战“疫”一线之校友故事 | 卞华伟:把在华附读书女儿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希望你妈别生气”

发布人:朱淑明

校友简介

  卞华伟,19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营养系,2018年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务部拓展办主任。曾参加抗击“非典”,集体二等功,个人三等功。参与援疆援藏工作,现在湖北武汉,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援汉医疗队队员,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工作!

 

卞华伟


  2月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再次派出133名医疗队员支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次为了支援武汉抗击疫情,我们把医院能带的设备都带走了!"中山三院营养科主任、医务部拓展办主任卞华伟带去心电监拒仪丶呼吸机等设备,其中有用于重症病人抢救的EC MO(体外人工膜肺)一台。卞华伟说,任务来得太突然,2月8日晚上八时医院接到国家指令,立即开始动员。当天也恰好是卞华伟女儿卞悠然16岁的生日。深夜接到指令,他立即叫醒全家人。“女儿还没睡醒,迷迷糊糊的,今早我出发时,她还在睡觉,刚刚才给我打电话,给我加油。”卞华伟说,作为医务人员危急之时,自当无条件服从国家安排,以救治病人为重。


  在抗疫一线,医生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方便彼此认人。然而,他们最亲的亲人,仅凭露出的一双眼睛、一个神态、一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能一眼认出这是自己心中最牵挂的人。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驰援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卞华伟把女儿的名字写在了防护服上。

 

卞华伟2

 

  16岁的女儿卞悠然在华南师大附中读高二,看到从武汉发来的照片那一刻,她感动不已,瞬间读懂了这其中深沉的父爱,也明白了其中深刻的含义:“抗疫我也有责任,支持您就是我的责任!”她饱含深情地给爸爸写了一封信。很快,卞华伟也回了一封信。相隔千里的两地书看哭了众人。“求生欲”很强的卞华伟在信中的一句:希望你妈妈不要生气,又让人瞬间泪中带笑。

女儿的信:
您把我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

亲爱的爸爸:

  最近怎么样?一定会很累很忙吧。前一阵来的寒潮虽然过去了,但还是要注意保暖,千万千万不要感冒了。

  实话实说,我根本没想过您也会被选去武汉支援。专业不对口,虽然重症病人确实需要补充营养,但也应该轮不到您去。所以当元宵节那天晚上,您把我叫醒,说您要去武汉时,我完完全全觉得这是在做梦。直到早上醒来,发现家里少了行李箱,看见您发的朋友圈,我才确信昨晚的记忆属实。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我当然会担心!

  2003年“非典”时期,我出生在传染隔离病房的隔壁。“非典”有多可怕,“非典”肆虐的时候人们有多慌张,而您当时作为一个在一线工作的医生有多忙,被感染的可能性又有多高,我是完全不知道的。我记忆中的“非典”,都是“听说”的,来自于大人们已经被时间冲淡了的记忆。

  在这十七年里,爸爸您好像亲身示范了何为“忙”。早上我去上学了,您没有起床;傍晚我回家了,您还在单位,甚至十点多我要睡觉了,您还是没回来。是不是感觉像在发牢骚?对,没错,我确实有点意见。但是,我又记着每当我生病的时候,您问完状况就脱口而出吃什么药,然后把药送到我身边,我的病也就很快好了。从健康饮食、营养搭配到坚持运动、体质锻炼,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您都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我。在我心目中,您就是一个好医生,也是一个好父亲。也正是因为您,我一直对医生这个职业,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敬畏和向往。我想,此时此刻,我真的有点想您了!

  2020年的春节,和往年很不一样。除夕当晚,您所在医院派出一支队伍去武汉支援,而您虽然在家,也是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微信信息也忙着一条条回复。但这次,在疫情的阴霾下,我没有抱怨,我理解您为什么放假还会这么忙碌。所以,我尽力地乖乖扮演好一个女儿的角色。毕竟这时,您还在广州。

  然而,元宵当晚,您出发去了武汉。开始的几天,我真的好担心好担心。也许正是因为您是医生,从疫情暴发以来,家中一直没有什么恐慌压抑的情绪。慢慢地,我也没有那么担忧了,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只是睡前多了一通电话,也许是视频,也许只是语音,用最简单的词汇,说着些最普通的事情。今天气温怎样,今天的盒饭好不好吃,今天在病房里看到了什么。只要能听到您熟悉的声音,抑或是看到您新剃的光头时,我总是有一种心安的感觉。每当这时,都会突然觉得其实没什么好怕的,也会坚信:疫情总会过去,您也总会平安归来。

  “没有人想家人是英雄,但终有人须负重前行。”这次您去武汉支援,大概就是作为一名医生,肩上所要扛的责任的体现。我要说,其实,我为此感到很自豪!在为患者的健康努力,在接收物资、调派人员的人中,有我的爸爸。这临危受命,救死扶伤的事,够我记一辈子的了。爸爸,我觉得您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防护服上要写名字以方便认人,而实际上就凭您露出来的那双眯着的眼睛,我都可以一眼确定您,就像您能在班级合照中一眼看到我一样。然而,在从武汉发过来的照片里,我却看见您把我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

  感动?激动?心中汹涌着一时间说不清楚的感觉啊,我只知道,原来我们都在牵挂着对方,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其中的深刻含义:抗疫我也有责任,支持您就是我的责任!爸爸,虽然我身在广州,不在您的身边,可是,我已经把您的名字刻在了心里!您做的,我都能看到;您说的,我都能听到;您的一切,我都记着呢。

  身在广州,心却和您一样在征途。
  冬将尽,春可期。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愿您尽早平安归来!祝身体健康


女儿卞悠然2020年2月


卞华伟的回信:
希望你妈妈不要生气

亲爱的女儿:
     忙碌的工作停下来,半夜给你写这封信,就是想你了,也想家了。妈妈、姥姥、姥爷陪你过了一个只能留在家里的史上最长的寒假,长到你可以选择元宵和2月15日两个日子的生日日期都可以用到了!

     首先爸爸得向你道歉!半夜叫醒你只简单的同你说,接到医院的通知,爸爸需要明天出差。忍不住吻了一下你的额头,而没敢同你说,爸爸这次出差,可能会时间很长,回程未定。只能辛苦妈妈陪你!相信你会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

  从元宵你生日的第二天到达武汉,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和接管病区,我们的医疗工作有序地推进中。在武汉听到第一声春雷,迎来的却是一场大雪。寒冷并不是南方人不可克服的困难,2020年2月17日,经过5天的治疗,病区有了第一例治愈出院的患者,也是同济光谷院区接收重症患者开始的第一例出院患者。爸爸这次的工作,一方面要负责患者的营养治疗,还要负责对外联络,保障队员的生活交通等工作,虽然千头万绪,很忙很累,但是仍然积极性很高,顺利地一步一步推进工作步入正轨。

  当天晚上回到驻地,学校李老师把你填写的学校调查表截图发给我,并附上了一句话:悠然同学在调查表上写爸爸支援武汉同济光谷院区,写得多自豪!我突然就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突然的告别并没有让你埋怨爸爸,谢谢你能理解爸爸的工作,打心底没有反对爸爸作为医生心中的那份执念。有时我也想,你是否应该表现出一种担忧的神情,我才能更多地感觉到你在想我:这个连衣服都叠不整齐的爸爸,出门时间长了会不会照顾不好自己? 

  爸爸平时很少同你谈心,主要是不想让我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你而影响你对今后发展道路的选择,从而给到你太多的压力。爸爸也知道你想成为一名医生,这意味着你之后需要学习的时间更长,今后工作压力较大,要值夜班、可能要抢救病人以致不能下班,或者需要随叫随到等等。

  这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是做了医生还有可能会面临在未知的风险下去抢救病人的情况,就如2003年的非典和现在的新冠肺炎,而这也在无形中要求你要更透彻的了解医生的职责。爸爸支持你的选择,也希望成为你心目中医者的榜样,在大疫面前没有退缩,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治疗疾病。

  进入隔离病区前,可以在防护服上写上自己想写的内容,我很自然的写上了你的名字(希望妈妈不要生气),你要管理好自己,多听妈妈的话。老师已经给你们上课了,认真学习啊!


     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武汉一切都在变好!我们一定会安全胜利的回到广州!

     勿念!

                                   2020年2月22日

 



转载自广州日报报道:文字记者刘晓星 通讯员李芸、周晋安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Pu7z1Mu3WCaokZ7-LQotw

初审:王燕芳

复核:郝元涛

审核发布: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