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全球卫生研究中心召开新冠疫苗多学科交流学术茶话会

发布人:范赵钰

 

  1月9日,由中山大学国家治理院全球卫生研究中心举办的第30场学术茶话会《新冠疫苗多学科交流与对话》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全球卫生研究中心举办,来自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全球卫生研究中心、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疫苗市场部、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卫生院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在此次会议上做了报告,我校师生20多人出席了此次茶话会。会议由全球卫生研究中心副主任郝春主持。

  会议伊始,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全球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郝元涛教授和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梁玉成教授分别致辞,认为研讨新冠疫苗的关键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恰逢其时,多学科交流和讨论体现了中山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1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的孙彩军教授作《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策略及其安全性分析》报告。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新冠疫苗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2


  中山大学校友、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疫苗市场部的苏锦锋经理作《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研究生产概况》报告,详细介绍了国药集团新冠灭活疫苗的研发、生产工艺、三期临床试验、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接种量等情况。

 

3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定梅副教授作《新冠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基于全国1009份问卷的调查结果,她发现60%的应答者愿意接种疫苗,教育程度、接种经历、新冠疫情知识、卫生习惯会影响接种意愿,要警惕过度依赖疫苗而忽视其他防控措施。

 

4


  中山大学校友、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何勇毅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及挑战》报告,详细介绍该院新冠灭活疫苗接种的人群、方案、流程、保障、随访等情况,认为目前接种量偏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着工作量大、人员短缺、免疫屏障要求高、不良反应监测任重道远等挑战。

 

5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汝为副教授作《全球卫生治理视角下的疫苗法律规制》演讲,在WHO的ASDH框架下,讲解了全球卫生治理的法律规制概况及国内外关于疫苗法律的最新规定和进展,尤其是在研发、使用、监管和不良反应赔偿方面。以健康权保障的国家义务视角对中国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法律渊源进行解释,阐述了我国在促进全球健康、保障新冠疫苗全球公平使用、实现疫苗在全球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的责任担当。 

 

6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少龙副教授作《新冠疫苗政策的过程分析》报告,阐述了新冠疫苗在研发生产、成本与价格、分配与可及性、运输储存、接种与覆盖率、质量与安全、健康结局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政策,认为人类战胜病毒的真正希望在于团结互助。

 

7


  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王学东副院长作《全球治理视域下治理理性与技术理性的纠缠——以疫苗问题为例》报告,认为新冠疫情防控方面的全球治理应坚持治理理性与技术理性相统一,在“疫苗绿灯”“谁先打疫苗”这类问题中应注重二者的结合和全球性的考虑,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8


  每位演讲人作完报告后,参会师生与之进行互动,精彩的演讲和问答不时激起现场的热烈气氛和阵阵掌声。

 

 

 

 

 

 



撰稿:吴少龙

配图:吴少龙

初审:郝春   郝元涛

复核:王燕芳

审核发布: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