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团委联合信息管理学院团委赴大岭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党史学习团日活动

发布人:范赵钰

  4月10日下午公共卫生学院团委学生会骨干与信息管理学院青马班成员一起到东莞市大岭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现场学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大岭山上建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历史。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详细了解革命根据地内大队部、操场和交通站等旧址背后的精彩故事。
 

1
参与活动同学们合影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是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里一处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机关所在地的建筑群体,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共包括9处文物点。1940年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根据中共前线东江特委的指示,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开辟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该旧址是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指挥东莞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机关所在地,在中国华南地区抗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同学们认真听讲解员讲解大岭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人民军队当时在此地进行的各项工作等,并积极与讲解员互动,回答讲解员提出的党史问题。
 

23


  革命根据地旧址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年代特有的风貌。夹杂着稻草杆的泥砖砌成的旧房让我们感到革命根据地环境的艰苦,同时更联想到革命战士抗战的艰辛。行走在这些老旧房子之间的小巷子里,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个革命的年代,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意不禁油然而生。
 

3



  旧建筑里面也充满着革命时代气息。走进房间里,大家都被摆放的旧物件吸引。煤油灯、旧茶壶水壶、草鞋等就像是在述说着人民军队在此处的革命生活。虽然有些物件是后人仿造的,但是它们仍不乏丰富的革命内涵和感染力,更让大家感受到抗日战争的艰难。
 

45



  参观活动接近尾声,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感触深刻。同学们了解到党在广州地区的早期革命发展历史,学习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爱党爱民、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朝着一名合格的爱党爱国的党的伟大事业的接班人的目标更进一步。

 

  附:部分同学心得体会

倪婕:

  走进大岭山革命根据地,依山就势的客家村落映入眼帘,而在81年前的1940年,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就在这里建立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学习革命前辈们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弘扬革命传统与革命文化,用青春力量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王爽:

  在此次参观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抗日军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旧址,我明显能够看到当时艰苦、恶劣的抗战环境,物资匮乏、生活简朴,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东江纵队的战士们仍旧能够顽强抗战,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守护民众安全。缅怀先烈,回顾历史,我们应该致敬那些为抗战而牺牲的将士们,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身上顽强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史为鉴,以人明志。


李兰亭: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以数座依山而建的客家民居建立根据地,以小商店为掩护建立交通站,朴素的环境下却创造了深入港九敌后、挺进粤北山区等一系列武装抗日奇迹。历史遗迹的保存和还原与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顽强御敌的决心。我们如今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却永远不能忘记革命时期的腥风血雨,永远也不能忘记,是先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和平。
 



来源: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撰稿:陈未
初审:谢金华、郑梦婕
审核: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