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 德才兼备,人才济济的优良学风班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17级1班全体同学谨遵中山大学“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班委的带动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一直保持着优良的班风、学风,以端正、严谨、积极的态度不断向更优秀的自己发起挑战,全体同学展现出热爱学习,全面发展的精神面貌。
一、思想建设
在团支书、实践委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每月学习党团知识,穿插趣味问答。为了开拓同学们的眼界,培养思辨能力,我们针对社会时事进行探讨,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随后团支书进行总结,做好思想引领。
1班一半以上的同学积极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已有4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和7名发展对象,紧跟党的步伐,向党组织靠拢。三年来,1班有9位同学获评“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潘程浩同学连续两年获评“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1班团支部也被评为“2019-2020年度中山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为加强班级成员思想道德建设,1班定期组织团日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在班委的带领下,一班同学在课余时间踏访广州红色教育基地,在一次次团日活动中接受红色教育,领会革命精神。

二、学风建设
1班的班干部们认真负责,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努力,带领同学们共同进步。学习委员蔡欢乐、牛紫敏同学每周日都会为同学们制作下一周的课程安排与学习重点清单,督促同学们及时完成课程任务并提前预习新课内容,在起到提醒作用的同时,也帮助推动着同学们学习计划的安排与完成。
此外,为促进班级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1班自发组织了优秀同学学习经验分享,在备考英语四六级前夕举行英语知识主题班会,采用趣味游戏的形式帮助大家巧记英语单词,为同学们注入新鲜的学习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进步。最终,我班同学四级通过率100%,六级通过率97%,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
1班的班主任,卫生管理学系胡汝为副教授是1班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她待人亲和,热情解答同学们对于学业和生活的困惑。在三年级这一关键阶段,胡老师专程跨校区召开“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的主题班会,为同学们悉心答疑解惑。

在全体同学的不断努力下,1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专业课程学习方面,1班同学名列前茅。多位同学单科成绩名列年级前茅,不完全统计如下:卢婷玉同学为《卫生毒理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课程第一,周沛恩同学为《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课程第一,潘程浩同学为《医学影像学》课程第一,陈嘉珩同学为《流行病学》课程第一,骆家辉同学为《诊断学》课程第一,唐明珺同学为《卫生管理学》课程第一,苏欣桐同学为《大学化学》《人体寄生虫》课程第一,黄俊捷同学为《精神病学》课程第一……每年评选校优秀本科生奖学金,1班同学都会占领半壁江山。2019-2020学年,1班分别有3人、6人、6人获一至三等奖学金。
在课余时间,1班同学也踊跃参与科研活动。2020年秋季学期有14人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成功立项,占全班人数的近一半,学院全部3个国家级项目的负责人均为1班同学。此外,同学们利用学院的资源和平台,参与学院老师的科研项目,在数据处理、人群现场、实验室等方面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科研素质,目前已有多位同学在《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BMC Public Health》《中国公共卫生》《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学校卫生》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
三、社会实践
同学们学以致用,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了实际中。大到国家抗疫,小到人群健康知识的科普,1班的同学都在尽自己所能做出贡献,体现出了极强的综合素质。
2020年,身为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在突如其来爆发的疫情来临时,周沛恩等多位同学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中,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新时代,新背景,作为新青年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如何创新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仅在过去一年里,杨依臻、朱言欣参与营养周“大学生有奖征文科普比赛” 并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另外,1班的曾伟锋同学参与到香港中文大学“健康行为和干预中的多学科方法”项目中进行暑期科研学习,对外交流学习,开拓视野的同时也增进了对科研的理解。在学院举办的“百川”公益大赛中,1班有2组同学(8人)分别获得决赛第一、第二名,用专业知识预防办公室职员的颈腰痛、老年人阿兹海默症。彭诗蕙、周月琴、朱言欣、黄俊捷制作的健康科普视频《月生活知多少》获得学校一等奖、省二等奖。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中,17位同学报名成为志愿者,在见证中向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学习。


四、宿舍文化
班级优良学风的建设自然离不开宿舍氛围的熏陶。宿舍是同学们平时学习、生活的场所,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宿舍里能够对宿舍其他同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卢婷玉、黄俊捷、彭诗蕙、周月琴从入学起就是舍友,她们四人在学习上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宿舍学习氛围浓郁,成绩也都位居年级前列。宿舍长黄俊捷是这么描述她们宿舍的学习氛围的:“在平时,我们会互相督促彼此按时到课室上课,下课后回到宿舍,成员之间都会比较有默契地保持安静的学习氛围,很少打扰彼此。到了睡前,我们会就关于当天课程的疑难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有助于更好地思考和熟悉课程内容。而每当到了考试周,宿舍安静得犹如图书馆,每个人在这个环境下都可以安心快速的复习。”该宿舍连续获得2年“校文明宿舍”称号。
五、身心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学习之余,1班的同学们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在体测中表现优异,更是在各项体育赛事中名列前茅。大三学年体测参测率、合格率均为100%,有多名同学体测成绩在80分以上。另外,黄俊捷、潘程浩等同学多次在医学生运动会、校运会上获得前八名的好成绩;学院各个院队也都有1班同学的身影,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为学院争得了不少荣誉:广东省跆拳道大学生社团锦标赛综合团体第三名、四校区羽毛球比赛冠军、医学生运动会400m、1000m第一名,铁饼第一名,铅球第二名等等。
与此同时,1班非常重视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多次开展心理主题班会,用SDS、SAS量表带领同学们进行自测,积极发现抑郁和焦虑情绪,防止其进一步转变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班会上,班委还教会同学们如何应对负面情绪,如何寻求他人的帮助,如何获取心理咨询等。在考试前夕,同学们在班群匿名聊天,分享减压方法的同时释放内心焦虑。心理委员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况,协助辅导员做好同学们的心理健康建设。此外,有同学过生日时,班委为寿星们发布特别的手绘图片,同学们也纷纷送上祝福,营造出家一般的氛围。

1班学子谨记中山大学“德才兼备,家国情怀,领袖气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思想、学习、宿舍文化和身心素质上都不落下,全方位多层次发展。不仅要做社会需要的人才,更要争当社会精英、国家栋梁。

撰稿人:朱言欣 潘程浩 孙炜迪 刘锦明 牛紫敏
初审:刘跃伟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