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 | 公共卫生学院支援南海疾控志愿服务队事迹登上人民日报
挥洒汗水 守护健康

“我是疫情防控专线流调员,您在餐厅吃饭坐几号桌”“回忆一下还去哪了”……广东佛山南海区疾控中心电话流行病学调查室,25岁的邓杨持续两周重复着类似问题,一天下来,耳朵嗡嗡作响。“这是跟病毒赛跑!”她说。
邓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抗疫志愿者,今年6月和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专业的28名同学组成服务队。协助流调、分析、采样,省卫健委、省疾控中心、广州疾控中心、佛山南海区疾控中心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邓杨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主动利用卫生管理专业知识提出关键点优化建议,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刚到,就同一线人员冲锋在前,无条件服从安排。大家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佛山市疾控中心主任陈爱贞说。
“林宗钰思路清晰,王胜浩加班最晚,陈鸣禹功底扎实……”作为南海区服务分队临时团支部书记,邓杨对每名同学清清楚楚,武汉姑娘孙宛怡尤其令她感动。每天30多摄氏度高温,需要穿上隔离服工作半天,但孙宛怡从不叫苦叫累。“环境采样工作条件恶劣,但她全身心投入,完全忘记了周遭的闷热、潮湿和恶臭。”邓杨说。
“去年,学院就组织学生参与抗疫志愿服务。这支队伍经验丰富、有备而战。”曾参加抗击非典的指导老师杨文翰说。
学院党委书记范瑞泉介绍,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服务队还成立临时党支部。“抗击疫情斗争中,青年医学生交出了合格答卷。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这也是一次高质量的思政教育。”
处理500多函件,涉及1200多人次并一一复函;发出411份协查函,涉及1650多人次;电话流调8000多人,协助分析大量数据……短短两周,服务队全力以赴。
如今,服务队已陆续撤回。但邓杨还记得,每当万家灯火渐渐隐去,队员连夜奋战的画面。“每个办公室都挂着鲜红的党旗,时刻提醒大家作为党员在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学以致用,我们很骄傲!”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 黄 超
初审:杨文翰
复核: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