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故事 | 李雪琪:心里有光,哪里都美
在学医漫长的路途中,有这么一站可以让生活慢下来,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从行前的各项培训到两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再到工作总结,这两年的生活过的紧张而又充实,也让我和支教团队员们以及当地的老师们一起有了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友谊!
一、行前准备
从2019年10月得知自己加入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后,我就开始了一段和原本的生活不太一样的“激情岁月”。在大五的第一个学期里,除了实习外,和支教团的队员们一起,第一次参加了中山大学校庆的志愿者工作,观看了著名的《中山情》节目,听到教授们深情款款的歌唱;也第一次作为广马的志愿者,在终点处等着奋力拼搏的人们;第一次因2020年初的疫情,在网上云端给去武汉支援的医生家属们上网课……很开心能在本科的最后一段时间,拥有这些宝贵的经历。

2020年7月,我作为22届中山大学研支团澄江队的队长,统筹协调本支教队的工作,逐渐开始了行前的培训、交接等等工作,紧张的情绪也慢慢跟着一起上来,开始担心自己能否做好教师的工作,能否教会孩子们知识,能否与孩子们相处和谐,因此这个阶段我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请教支教队前辈教学经验,希望能在正式支教开始前,多学习一点教学的方法。

二、支教正式开启,各项活动同步开展
2020年9月,随着开学典礼的鞭炮响起,我们的工作也正式走入正轨,除了日常的教学和行政工作外,多个公益项目也开始同步进行,“一对一”助学、光明计划、博研励志班、“淘孩子一个心愿”等,这一个个包含着社会关注、社会合作和研究生支教团心血的公益活动也在我们的努力下从一本本策划书变成一项项成型的项目、再变成一张张阳光下的笑脸。当秋雨落下到樱花盛开,我们也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转换成为一个个合格的支教老师。

这一年的教学对我而言是很大的挑战,从第一学期的地理到第二学期的数学,都是我并不是很擅长的学科,我需要重新去温习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设计为孩子们能听懂的课程内容。特别是第二学期接到数学教学,中途接手的压力不仅仅是需要重新准备本已熟悉的课堂模式,还有如何做好与上一任老师的衔接、延续甚至提高该班级的成绩。在不断的磨练中,我的讲课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从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局促不安,到拿着课本和u盘“速度80迈”的冲进教室,那一声“上课!”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力量。学生们从上课腼腆的低着头不说话,到勇敢的站起来回答题目的另一种做法,孩子们也收获了更加自信的自己。一届一届的支教老师们充分运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学生们融洽相处,以学生的角度探索思考学习,运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们爱上这个学科,不辜负这一年的美好时光。



三、支教即将结束,不舍涌上心头
一年时间匆匆而过,这一年里中山大学22届研支团澄江分队勇敢的做各种尝试,这一年里我们收获了澄江六中老师们无私的帮助,这一年里我们收获了同学们真挚的笑容和祝福。在最后一节课上,我跟孩子们说虽然我只能在这里陪你们最后一课了,但我仍然会经常在各种平台上联系你们,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不断挑战自己,有什么小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也可以和我发消息。其实我是个很不会表达的人,不知道该跟他们说什么,也不知道之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可我真的很舍不得他们,很希望他们真的能学有所成,也很希望这一年真的给他们带来了一点点不同。

其实还有一点是让我特别感动的,在澄江六中我收获到了当地老师们的无私的帮助和深刻的情谊,有在我教地理一筹莫展的时候传授我备课重难点、还带我去观摩 “秋韵杯”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深入学习的王瑞媛老师,有解决我们支教团宿舍各种小问题的后勤组老师,有我转行教数学课堂效果不好时经常来听课评课的数学组老师们,有在我疯狂追赶公交时在我旁边停下的各位好心老师们,特别是坐在我对面一年和我分享很多人生经验、周末还经常邀请我去踏青的杨雄老师,有你们,让我这个外表看起来很坚强但是内心还有点不成熟和迷茫的小李同学真正成为了小李老师!感谢你们一年的陪伴和鼓励,让我能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以后还会努力,成为你们期望的样子!

最后在这里也推荐一下中山大学支教团,希望更多的同学了解并加入到支教的事业中来,这一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无论是对于你自己还是支教地区的孩子们,都会是一段终生难忘的岁月!

撰稿:李雪琪
初审:谢金华
复核: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