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故事 | 高梦琦:我从支教学校顺利“毕业”

高梦琦,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新疆阿勒泰人。毕业后前往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支教一年,负责高一(1)班(藏文班)和高一(12)班(汉文班)的英语教学工作。
一、初心
从小,我在父母身上看到了人民教师应有的样子,我也想要跟随他们的脚步。而支教,可能是我距离教书育人最近的一次经历。
来自祖国西部地区的我,也深知当地的孩子们需要激励、机会和资源,所以我和天南地北的队友们聚到了一起。努力做好支教团的传承,同时达成一些目标,用一年时间,换一生无悔。

二、初识
2019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品牌活动——第五届“青翼计划”的带队工作,认识了一群从林芝远道而来的宝藏男孩和宝藏女孩。在那之前,我从未亲身接触过西藏的人和事。2020年7月底,带着对这些人和对这片土地的期待,我来了。
三、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的前一晚,我想象着孩子们会是什么样子的,担心学生对英语没兴趣,担心自己起不了英语老师那个范儿……果然,上课时我还是说了“上课!”而不是“Class begins”,同学们起立脱口而出“老师好”而后又立马改口“Good morning teacher!”我在每个班的第一堂课,都会跟同学们介绍中山大学、介绍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及品牌活动,“青翼计划”、“一对一”助学……我告诉他们,高一的生活可以很轻松,也可以很充实,但是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几节课上下来,让我欣喜的是同学们非常积极,但是我单独请他们回答问题,学生又很内敛。个别同学或无意或有意地操着一口“烫嘴”的口语大声回答问题逗得我忍不住笑了,我默默立志要好好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让他们勇于读英语、说英语、用英语。

四、教学是场“持久战”
在英语教学中,我从基础捡起,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开学初,我为学生讲解音标,训练学生朗读、朗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组织学生在课上用英文进行讨论题目,组织学生之间互相读课文、抽背课文,提升英语口语能力。我注重对单词记忆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讲解词根、词缀种类等单词衍生及变形规律,教学生如何通过记住词根就能够认识该单词的衍生词,从而扩大学生的单词词汇量。

支教前,我信心满满想尽绵薄之力让学生们对学习更加有兴趣、有动力,事实证明,我的力量的确很绵薄。特别是英语这一学科,部分学生从小学、初中阶段对于英语的不重视,导致他们在英语课上、英语考试时成为了主动或被动的“局外人”。我告诉他们英语的重要性,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应付高考。在我一段时间的苦口婆心之后看到学生有所转变无疑是最让我开心的事情。学生们开始主动起来,主动完善自己的英语难词收集本,主动向我要英语单词和课文音频练习听力,主动在课后找我问题目,主动找我背诵课文原文……


这一年有很多暖心时刻。我的英语课每周有3节是在上午最后一节,同学们怕我讲着讲着饿了,有好几次都在课前给我“投喂”小糖果。当同学们发现我生病了,就急着拿出自己所有的药恨不得全都给我。改作业的时候发现有女生偷偷“示爱”,在作业的最后写着“I love English teacher.”我当场在心里放了场烟花。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五、公益行政两手抓
这一年,我积极参加共青团林芝市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届鲁朗工布牧歌民俗文化旅游节”志愿服务、“学雷锋做雷锋”等活动;参加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校园志愿服务,包括第五届“青翼计划”学生跟踪培养、第六届“青翼计划”前期工作、带领励志社学生送“爱心面包、甜茶”以及赴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等;代表团队于2020年9月参加西藏自治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总决赛,参赛项目“青翼计划”获得银奖;参与校外实践,包括赴林芝市朗县朗镇托麦村发放爱心物资、赴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开展“淘孩子一个心愿”公益活动。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我分别在林芝一中学校办公室、信息服务中心参与学校各项行政工作,同时积极参与林芝一中推普周宣传教育、林芝一中校园人口普查、林芝一中“五四”青年文化艺术节等工作。这一年,办公室的老师们、英语教研组各位老师对于我如同家人般的照顾与指导让我倍感温暖。


感谢相遇,我在林芝市第一中学也顺利“毕业”。期待下次相聚,我会想念你们。
撰稿:高梦琦
初审:谢金华
复核: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