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元涛教授为2021级医学实验班本科生讲授专业导学公开课
2021年,中山大学启动实施大类集中培养,一年级本科生在广州南校园学习生活。专业导学公开课以大类实验班为单元,由实验班内各院系共同开设,各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走上讲台,帮助一年级新生了解学科专业,拓展学科视野,培养专业志趣。
2021年12月1日晚上,公共卫生学院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梁銶琚堂为2021级医科实验班本科生开设专业导学公开课。本次公开课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简介”为题,由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郝元涛教授主讲,夏敏院长和王庆副院长主持,党委副书记王燕芳老师、2021级医学实验1班辅导员冯丹老师、班主任朱艳娜老师以及全体医科实验班新生到场参加。
正式开讲前,夏敏院长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为例,强调公共卫生是国泰民安、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公共卫生综合能力是政府现代化疾控体系建设和社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标志;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通过本次专业导学公开课,介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现状与发展等,将使同学们了解如何通过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生命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从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郝元涛教授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定义”出发,结合生动实例,深入浅出地讲授了公共卫生的内涵、起源与发展历程,并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过程。郝老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公共卫生体系带来全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作出了重要批示,只有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公共卫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国家需要一代代投身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医学生,应建立生命全周期全过程预防保健的概念,以及跨越国界、种族人群横向健康的全球健康观念,应对未来公共卫生问题的新挑战。

随后,郝老师详细介绍了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展示了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特色。学院作为国内创办最早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之一,预防医学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遵循“健康为公,明德敬学,研精覃思,创新超越”的院训,以“宽人文、厚基础、强临床、重实践”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心怀民众健康、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领军人才。

专业导学公开课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郝老师勉励同学们应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牢牢抓住时代机遇,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本次授课,增进了医科学生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认识与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公共卫生学科领域的探知兴趣与热情。
公开课结束后,部分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医学实验班曾思熹同学:通过郝元涛教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公共卫生的起源与发展,公共卫生产生于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对人类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早期记录,像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韩非子·喻老》中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等等,都证实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悠久的历史。现代发展历程中,像随机临床试验、慢性病的研究、循证医学概念的提出、以及大规模爆发的病毒SARS、COVID-19,都是世界所经历的感受深切的“公共卫生课”,人类由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郝教授也为我们介绍了公共卫生学院,我们得知公共卫生学院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像逸仙游学计划、境外实践项目等。稳居前五的学科排名,有力地证实了公共卫生学院的实力。正如郝老师所言:“源源不断的优秀师资,源源不断的优秀同学、源源不断的优秀校友都是一个学院实力的组成部分。”
医学实验班刘隽可同学:本次聆听郝元涛教授主讲的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简介“为题的专业导学课程使我收获颇多。作为医学大类的新生,我和大多数同学都只对”公共卫生事业“存在一个模糊的概念,对作为将来分流选择之一的预防医学也正缺乏一个详细了解的渠道。在讲座的前半段,郝元涛教授就生动而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公共卫生”的定义及其起源、发展的过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开拓者” John Snow通过追本溯源的分析最终控制霍乱传染的历史故事,从中我充分感受到预防医学对于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领略了其独特的学科魅力。
医学实验班周欣同学:这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导学课帮助我更好更透彻地了解和理解预防医学这个专业。老师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预防医学的概念、目标与聚焦点,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起源与发展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样的一节课,让我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充满了敬畏与憧憬。
医学实验班黄雨昕同学:今天我参加了公共卫生学院的导学课堂。公共卫生就是社会有组织地共同努力,向着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方向走去。我们应该向前辈们学习,学习John Snow勇于探索,善于创造的精神;学习陈志潜教授的无私奉献,投身教育,学习伟人们身上蕴含的深刻精神,并将其传承。正如郝元涛教授说:“公卫的现在,有我们这些公卫学者,公卫的未来就要靠你们了!”
撰稿、配图:刘静,朱淑明
初审:王庆
审核: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