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的“五一”假期, 中大公卫青年这样弘扬“五四精神”

发布人:范赵钰

  五一前夕,广州疫情烽烟再起,中大公卫青年人中有这么一批人,他们主动放弃五一休假,冲锋在前,主动请缨成为中山大学广州市抗疫流调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奋战在广州各区应急流调中心,夜以继日地与病毒赛跑,为打赢广州抗疫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据悉,4月28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派出的38名志愿者是今年3月至4月派出的第六批抗疫志愿者,六批累计150位志愿者们在抗疫实战中更坚定了公卫人的使命担当,更坚定了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而奋斗的理想。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抗疫故事吧。
 


一、昼夜不休,他们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通过参加抗疫,公卫青年更深刻认识到疫情防控形势下公卫人的责任担当,更加热爱公共卫生事业。

  志愿者潘琰谈到:“刚到疾控流调中心,我就被深深的震撼到了。流调中心的展示牌上,张贴着一张张党员同志的抗击疫情的现场工作照片,有机场连夜检查快递包裹的,有在太阳下穿着厚厚防护服做核酸检测的,有深夜整理密接信息与流调的等等。虽然这些同志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他们有着很大的共同之处,脸上透露出严肃与认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体现出了公卫人的责任与担当”。

  志愿者尚萌琳说:“凌晨一点后,黄埔区疾控中心办公室仍灯火通明,并且陆续有老师回来加班。老师们虽面色憔悴,但对工作还是一丝不苟。为了快速控制住此次疫情,许多老师已经连续通宵工作了多天,他们不辞辛苦,毫无怨言”。

  志愿者田文博说:“组长王畅老师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每天都要向上级领导汇报当日的密接、次密接情况;秦发举老师总是自己先完成任务后再主动帮助其他人;师兄师姐悉心培训我们密接表的制作和省流调系统的维护……感觉到每个人都充满能量,时刻为早日打赢抗疫战争尽到自己的一份职责”。

  公卫人,确实不易,他们在为我们老百姓能够正常生活而舍身忘我,昼夜不休,他们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同学们被他们所深深感染。志愿者李雪琪说:“作为一名公卫人,非常庆幸自己能在学生时代就有机会真正站上疫情防控第一线,亲身体会到“绿码”背后大家付出的辛勤努力,感受到自己专业在发光发热,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次抗疫支援经历坚定了我未来在公共卫生领域继续发光发热的理想,我会为成为公共卫生事业的新生力量而不懈奋斗”。
 


二、优化编程,在实践中总结提炼提高效率

公卫青年在抗疫实战中快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专门负责整理阳性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蒋玮青已经熟练掌握基本要领,她说:“整理这类报告,既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又要在意细节,考虑周全,同时要学会管中窥豹。比如流调报告中重点场所以时间顺序摆放能够更客观清晰,在对重点场所进行描述时要注意其与病毒传播密切相关的环境特征如通风条件等,并根据这些情况研判病毒传播风险。”她总结经验道:“流调工作得细致精确到每一分每一秒,不漏掉任何一个可能有感染风险的人,比如可能接触病例餐余垃圾的清洁工。课本上学习的都是大方向上的指导原则,在实践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举措,对于学生、教师这种接触人群广、或抵抗力低的密接人群要注意防控升级;在管控措施上要平衡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实际需求,多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

  志愿者韩钰端说:“当时正值确诊病例高发时期,病例的流调报告几乎五分钟一更新。如何从多达十几页的流调报告中提取重点场所、将其划分类别,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提取重点场所和对他们进行编码,病例家、病例活动重点场所有不同的编码要求。这对后面的场所管控,感染溯源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志愿者黄乐恩谈到:“在完成本职工作外,我结合自身专业能力,结合工作组内的老师提出的需求,对组内工作流程进行了编程优化,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志愿者王怀林谈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识别监控录像这项工作。记得有天晚上凌晨两点接到了电话,要紧急随队前往白云区公安局开展识别监控任务。第一次去公安局内部,还是作为工作人员,心里的激动帮助我克服了睡意,可是事情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监控质量不高,人影来来往往,仅仅识别了两天的录像,就已经是次日晨8点,后来慢慢学习掌握了一些技巧,当天顺利完成任务”。

  公卫青年是学习能力非常强、富有创造力、具有较高专业水平、能够引领未来的一群进步青年。他们善于总结提炼,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经过多批次支援抗疫积累经验,在学院两度被抽调参与国家、广东省疫情研判分析工作的医学统计系的杜志成老师的指导下,我院抗疫志愿队员王胜浩、潘琰、张楠祥牵头研究制定一套指导抗疫流调工作的技能指南——《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抗疫志愿服务队技能指南》,为流调工作提供技术指引。
 

 

三、众志成城,共同诠释广州速度和温度

通过参加抗疫,更坚定了青年朋友们对打赢这场阻击战的信心。

  众志成城,抗疫队员来自四面八方,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两次参加抗疫的志愿者刘励坤谈到:“第二次参加抗疫,使我更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组有年轻有为的晓宁组长、和蔼可亲的广莉姐、拥有最强大脑的女神谭博士、活力十足的岑哥、幽默的昭南哥、憨憨的翰文弟弟、甜美的紫晴妹妹,以及抱着出来学习和见世面的想法的我,我们来自8个不同单位,因为抗疫需要,临时组成了流调3组,一起在广州市白云区流调作业中心昼夜奋战”。

  抗疫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大力配合支持。志愿者刘婷婷说:“我作为流调人员拨打了很多密接、次密接的电话,有时在午后,也有时在凌晨。由于信息不同步,很多涉疫人员可能已经多次接到流调电话询问相似的信息,他们仍旧能支持我们的工作再次叙述近日行踪经过,这让我感到大家都在齐心协力,共同击退疫情。记得有一位被判密接的档口店主,她说她一直很支持流调工作,接到消息后就再也没外出,有人送物资过来,也只让他送到门口再自取。记得有一位半夜接到我电话的老爷爷,他没有不满反而对我说了同样的话——我很支持你们的工作”。

  志愿者朱乐玮说:“在电话流调中,记得有一次我负责联系一位从上海来的60多岁的一位老人家,了解到他正在医院诊疗,声音比较虚弱,加上打电话的时间比较晚,我便很快结束流调不再打扰他休息了,第二天我突然收到这位老人家的来电,他觉得自己可能由于前一天晚上有点迷糊有一些信息没有提供所以又打电话给我确认,他的积极配合让我一下子内心十分感动,有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我仿佛看到了打赢疫情这场战争的曙光。

  志愿者陈雅谈到:“这是一场特别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广州速度和广州温度!我还记得当时接到一对同患新冠的夫妻的流调任务,夫妻二人口音很难辨别,老师们还是耐心地教他们如何调取支付记录,引导他们回忆每天的活动轨迹。老师们也是神探,当时需要核实这对夫妻在核酸检测现场前后二十人的名单,可恰巧正好被雨棚遮住,四条队的核酸检测排队情况无法得知。老师们通过分析录入核酸信息时间,推断每条队的分配情况,辅以电话询问,最终从150余人中成功锁定这20人!”

  志愿者王肖杰谈到:“在整个支援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我流调了一位已经被封控在家中的独居老人,这位老人因为同一楼层出现了确诊病例而被赋红码,由于缺乏对红码含义的准确理解,这位老人以为自己确诊了新冠肺炎,担心得一天都吃不下饭,在我的耐心解释下,老人家才理解红码并不代表着确诊新冠,只是代表了她是高风险人群,在经过隔离以及多次核酸检测后,健康码将会恢复为绿码。工作结束后老人对我说,‘谢谢你这么耐心地解释给我听,我心脏不太好,受不了这样的刺激,如果不是你打电话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当时我瞬间就觉得自己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抗疫志愿者们就这样时刻被感动着,被鼓励着。那一刻,他们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抗疫队员紧紧依靠在一起,他们和被流调的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他们坚信,打赢战争指日可待,他们决定,继续为抗疫发光发热。

  马瑞说:“公安、交通、社区服务人员、后勤等工作人员都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因为所有人的共同坚守,所以我们信心十足!” 

  正是公卫人的无私奉献,各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人民群众配合支持,才坚定了我们打赢这场战争的信心。
 

四、不负韶华,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他们团结友爱,共克时艰。志愿者李美娇谈到:“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张文轩师弟。刚认识张文轩其人的时候:一头炸起来的头发,给人一种叛逆、张扬的感觉。真正熟悉起来,是在南沙。我们有一批流调电话要打但缺乏经验。于是张文轩主动挑起大梁,开始对我们进行现场培训,激情澎湃地讲述了流调电话的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他就坐在我的对面,看着他对着手机滔滔不绝的蹦出一连串的流调专业问题,不知不觉,自己的工作劲头都被他带动起来。事后,周萌还打趣张文轩,说他写通讯稿不担心字数不够,就担心字数限制他的发挥。张文轩就是这样一个乐于助人、有耐心、热情洋溢又工作认真负责的小伙子”。
 

五一期间支援花都区疾控小分队出发前合影


  他们就是这样一群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无私无畏、勇于担当、服务意识强、专业能力高、团结友爱、追求卓越的公卫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一批批的公卫青年正在战疫中茁壮成长,正在朝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砥砺前行,他们是新时代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他们高举五四的“火炬”,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五一期间支援广州抗疫部分志愿者合影

 



广州日报:抗疫中的“五一”假期, 中大公卫青年这样弘扬“五四精神”
撰稿:谢金华
初审:王燕芳
审核:夏敏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