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是情深,香满公卫

——公共卫生学院团委组织学生向全体学院老师们赠送手缝粽子香包

发布人:范赵钰

  端午节赠送、佩戴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有句俗话“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香囊是将芳香性中草药碾成细末装入布袋中,佩在身上以预防疾病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2008年中药香囊更是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我们缝制的这一批香囊内填充有艾草、紫苏、丁香、山银花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古代民间还有长辈给小孩子胸前佩戴香囊,有着趋吉、避凶、祈福的美好寓意。缝制步骤:香料填充,缝线,藏针,添流苏,去线头。月初端午节,“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送上同学们的美好祝愿,祝愿老师们:幸福安康,端午吉祥!
 

送老师们的香囊、祝福书信卡片;学院团委设计的包装袋子


  一针一线,同学们亲手所缝;一针一线,同学们感念师恩。6月1日中午,学院团委书记谢金华老师带队,组织同学们到公卫楼每一个办公室向老师们赠送手缝粽子香包,向平日里辛勤教书育人的各位老师转达同学们的感谢与祝福。
 

逐个走访学院老师办公室送香包


  收到香包的老师们也表示欣慰,对同学们的劳动教育成果表示肯定和称赞,并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大学期间在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
 

学院老师们对同学们的感谢和祝福


  制作粽子香包已经是我院的一个传统活动,是劳动教育课的特色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劳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锻炼同学们的劳动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培育我院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学院团委积极行动,于5月26日和31日分别在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园、北校园组织21级、20级本科生开展了学习缝制粽子香包的劳动教育活动。
 

21级本科生在南校园缝制香包现场;20级本科生在北校园缝制香包现场


  一针一线间,一个个精美的驱蚊香包出现在同学们手中。香包形如粽子,寄托着端午安康的祝福;缝纫挥洒汗水,传递着辛勤劳动的美好。一些同学还在缝制好的驱蚊包旁留下字条,传递着掌握劳动技能的喜悦和端午安康的祝福。
 

缝制好的香包


  通过本次粽子香包的制作和赠送活动,让同学们学到了实用的劳动技能,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了同学们热爱劳动、尊敬师长的优良品质,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情谊,为丰富学院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撰稿:潘天宸
初审:谢金华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