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沙龙 | “双碳与公共卫生”顺利举行

发布人:范赵钰

  2022年6月7日上午,中山大学学科交叉沙龙(第3期)——“双碳与公共卫生”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中山楼317会议室顺利举行。
 


  本期沙龙由科学研究院主办,公共卫生学院协办。公共卫生学院董光辉教授、大气科学学院杭建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海保教授及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刘晔教授为沙龙召集人,来自校内预防医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等多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不同学科视角全面解读和深入思考“双碳与公共卫生”这一主题。会议由董光辉教授主持,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夏敏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刘梅常务副院长表示,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多学科交叉汇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科学研究院举办学科交叉沙龙,旨在打造一个跨学科交流平台,整合校内资源和优势,聚焦国际前沿发展和国家需求,推动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实现“双碳”目标是国家重大战略,希望借此次沙龙,明确中山大学在解决这一科学问题的重点发展方向以及有效途径。
 


  与会的10位专家作了精彩报告。公共卫生学院陆家海教授阐述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新策略--One Health,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来保障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健康。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刘晔教授表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是重大科学问题,需要多个学科的学者联合攻克,并探讨了中国城市蓝绿空间对居民健康福祉的影响机制与关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海保教授就当前双碳目标及公共卫生问题,阐述了环境绿色消毒与个人防护品再生新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绍晴教授做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代谢研究》报告,其团队共同召集建立了我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库,探索“双碳”产学研应用。大气科学学院黄敏娟副教授做了《粤港澳大湾区O3污染人群健康风险特征定量分析》报告,其研究揭示了MDA8最适用于粤港澳大湾区臭氧污染短期暴露时空变化研究的暴露指标。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周素红教授、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袁媛教授、公共卫生学院王琼副教授、大气科学学院林祖光副研究员也分别围绕“双碳与公共卫生”,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做了发言报告。此外,特邀专家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黄存瑞教授报告表示“双碳”目标不仅是气候、环境的问题,也是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并提出“双碳”路径需要服从人群健康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低化的目标,充分考虑政策措施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和协同效益。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从公共卫生角度评估“双碳”路径的健康收益与风险是当前重要的科学问题。
 


  在深入交流研讨后,杭建教授和夏敏教授作会议总结。杭建教授表示此次沙龙获益颇多,各学科均有不同的优势和力量,此次沙龙是交流合作的起点,期待不同学科的学者进行进一步深入合作。夏敏教授表示,探索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评价实现双碳目标后所产生的人群健康的协同效应,是公共卫生领域的新挑战。此次“双碳与公共卫生”沙龙,汇聚了校内多学科资源,展现了学校为解决重大科研问题而形成的高水平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氛围,为成立交叉型双碳与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础,为中心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新思路。希望各学科继续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双碳与公共卫生”主题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提高学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撰稿、配图:丁莹
初审:董光辉
审核: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