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 | 2022届本科毕业生章婧怡:青春不散场,未来皆可期
青春不散场,未来皆可期
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 章婧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2022届本科毕业生章婧怡,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作为公共卫生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22届所有本科毕业生向学校、学院及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师表达最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优渥的学习、工作环境;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悉心培养,为我们奠定了人生道路上一块重要的基石。
受到父母的影响,我从小希望能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因此选择了预防医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五年前的开学典礼上,医学生誓言让我热泪盈眶,但那时的我依然对“预防医学”带有一丝迷茫和困惑。
在这五年中,随着课程的深入,我逐渐对这个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健康为公”不仅仅是对个体的研究,更是对群体健康的维护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五年中学院一直强调着公卫人的“家国情怀”,和“促进公众健康”的使命,鼓励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因此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我也积极参与到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光明行”复明工程义诊和疫情期间在疾控的志愿服务。
2018年暑假,我跟随我校附属眼科中心的医生团队前往新疆塔什库尔干,为当地的眼疾患者进行免费义诊。在那里,我看到很多青光眼患者因为健康意识匮乏,没有能够发现疾病的早期征兆,最终因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让刚刚接触公共卫生的我意识到,健康宣教可以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公卫人任重而道远。
另一段让人难忘的经历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担任志愿者。今年疫情期间,学院共有135名同学投入到了抗疫志愿服务中,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工作人员每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排查密接、次密接、追根溯源的电话一刻也不能停下,每一条数据,每一份问卷,每一个电话都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在数不清的数据、表格和流调电话中,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到了公卫人的使命。当我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疾病防控时,我更加体会到了公卫的意义所在。
本科五年对我来说也是科研的启蒙,一次次科研讲座、全程导师活动激发了我对科研的兴趣,我们交流讨论、思想碰撞,老师们带我们走向更高、更远的学术殿堂。还记得院长在开学第一课上对我们的嘱咐:公共卫生是一项全球性的事业,学好公共卫生需要有国际视野和宽广的知识面。于是在五年的本科学习后,我决定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继续我的研究生学习,也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进一步探索,努力早日学成归来,为祖国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如今,即将毕业的我们或继续求学深造,或走向工作岗位,但未来,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将不忘初心,牢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秉承中大公卫学院的优良传统,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回报学院、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蓬勃发展,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祝愿各位同学毕业快乐,前程似锦,青春不散场,我们后会有期!
谢谢大家!
撰稿:章婧怡
初审:谢金华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