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理想,放飞希望——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三下乡”活动精彩纷呈

发布人:范赵钰

  7月17日至24日,公共卫生学院团委响应乡村振兴号召,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支教志愿队前往中山大学定点帮扶单位——梅州市大埔区大埔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义务支教活动。本次支教活动由学院团委书记谢金华老师带队。

  为了开拓大埔中学学生的视野,助益中学生健康成长,播下关于梦想、关于大学的希望种子,支教团精心策划支教课程。在支教过程中,支教团成员于每天上午开展语、数、英基础教育,每天下午举办专题教育以及支教活动。不仅传播了基础科目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流,还开展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营养健康科普教育、基本生理知识教育等专题教育,以及趣味运动会、科普小实验、舞台剧、辩论赛、捐书仪式等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

支教课程安排表


【语文课】

  除了每日的正常语文课堂教学外,把日记作为与同学沟通的载体,认真批改、回复同学们的问题与疑惑,促进彼此的沟通与交流。此外,还开展书籍分享课、名著《红楼梦》四大名画鉴赏课、《主持人大赛》观看和鉴赏等课程,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引领同学们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加强同学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运用。此外,教学辩论赛与舞台剧相关知识,组织同学们开展辩论赛、舞台剧,以此拓展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表达能力。
 


【数学课】

  数学课上,支教队员们精心准备了初三预习课程(包括特殊平行四边形、相似三角形和圆等)以及奥数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授之以鱼”,更有“授之以渔”——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数学普适性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让同学们学会举一反三,终身受益。
 


【英语课】

  英语课上,支教队员开展外文名著《小王子》的专题阅读,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听力音频和中英双语的原著文章,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鼓励学生发现并记下自己不熟悉的词汇,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此外还带领学生们赏析《小王子》的电影,最终在学习完全书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王子》的舞台剧表演和最佳表演小组的评选,寓教于乐,用电影、舞台剧的形式学习英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们今后的学习。
 


【科普实验课】

  7月18日下午,在科普实验课上,支教队员们互相配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节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充满欢声笑语的趣味实验课。支教队员为同学们讲述了牛顿摆的原理、展示了大气压强的相关实验和可乐喷发实验,最后在支教队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完成了纸杯旋转灯的制作,成就感满满。课程内容充实,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普法教育】

  7月18日下午,举办青少年普法教育宣传,由学院团委书记谢金华老师主讲,主要介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和未成年人如何预防网络诈骗。帮助学生学习了解了未成年人受到法律保护的种种权益以及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几种违法行为。让学生今后能够辨别违法行为,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老师还讲解了一些网络诈骗的形式,通过列举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的身边的网络诈骗行为,提高了学生的防诈骗意识。
 

谢金华老师开展普法教育课


【趣味运动会】

  7月19日下午,支教团的体育老师王佳冰向孩子们介绍趣味运动项目,并与支教团全体老师一起引领孩子们完成趣味运动会的三个项目。篮球赛场上,同学们英姿勃发,青春无限;篮球划过了一道道漂亮的弧线,映衬着同学们的笑颜。送鸡毛信时,赛道不长也抵挡不住同学的激情。踩气球时,场面相当激烈,有的气球一踩就爆,奈何有的气球“皮糙肉厚”。这次运动会旨在于趣味中培养孩子们对体育的兴趣,让孩子们切实体会运动的乐趣。
 


【大学生活分享】

  7月20日下午,支教团组织开展大学生生活分享课,向学生们介绍中大的饮食、住宿、教学、社团等情况,同时邀请支教团部分成员分享大学生生活,激发孩子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梦想种子。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7月20日下午,支教团举办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汝青副教授主讲,主要介绍了中学生普遍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等,讲座后学生们通过日记的形式向支教队员们敞开心扉,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队员们一一耐心解答,促进了学生们心灵的健康成长。
 

刘汝青副教授给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营养健康科普】

  7月21日下午,支教团举办青少年营养健康知识科普,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丽丽教授主讲,主要介绍了青少年应重点关注哪些营养健康问题,如何科学挑选食物,丰富了青少年们的营养健康知识,教导孩子们合理饮食,科学饮食,帮助青少年良好发育。
 

杨丽丽教授给孩子们讲授营养健康知识科普


【基础生理知识教育】

  7月21日下午,考虑到大埔中学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支教团开展基础生理知识教育,解决孩子们的青春期生理困惑,同时教授青春期保健知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支教团开展基础生理知识教育


【图书捐赠仪式】

  7月22日上午,支教团精心挑选内容,捐赠了一批优质图书给大埔中学,设立读书角,希望以此来扩展同学们的阅读视野,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通过读书铺就实现梦想的道路。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梅州市大埔中学捐书仪式


【学习经验分享】

  7月23日下午,支教团老师王佳冰从自身初中与高中学习经验出发,与孩子们分享了自己高中和初中的得与失。并从未来学业走向以及初升高学习经验等方面做出了介绍。希望孩子们不只有理想,更有追逐梦想的底气。
 

支教团成员王佳冰分享学习经验


  本次公共卫生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顺利开展并圆满结束。支教团成员不远千里,精心筹备,让大埔中学学生获得了一系列与众不同的课程体验,激发了求知求学的不竭斗志。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安排,涵盖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热忱的支教老师、丰富的特色课程,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关于大学、关于梦想的种子。大埔是中央苏区,中大支教团的同学们通过参观校史馆、感受当地的文化,也受到红色教育,提升了家国情怀。为期一周的支教之行最终在支教团成员和大埔中学学生的心底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支教团成员支教感悟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支教团成员 钟艳灵:

  “这次支教活动收获颇多,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首先,支教团成员给孩子们教授语数英基础知识,分享一些学习的经验,开设特色课程等。同时,教学相长,跟弟弟妹妹们相处的过程中,也拉进了我们彼此的距离,了解到现在中学生有什么困惑。他们比我那时更有想法,未来可期。总体来说,这次收获丰富,最后感谢中大和埔中提供了这次机会,感谢支教团的每一位小伙伴,爱你们!”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支教团成员 王同飞:

  “历时一周的梅州支教活动结束了,我们怀着教书育人、播种希望的虔诚之心而来,又带着更饱满的精神,更生动的灵魂离去。同学们亲切的问候,课堂上的活跃表现,还有最后道别时挥手再见,都将成为我今后生活的宝贵记忆。”
 

大埔中学学生收获感想

  梅州市大埔中学学生 谢超:

  自从你们的到来,整个学校都焕发了生机。你们经过的地方,必有欢声笑语;你们每日的评语,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这次你们的到来,让我对中大很是神往(虽然这个目标有点远大),虽然中间还隔了一个高中。
  最后再说一句:“谢老师,在中大等我。”

梅州市大埔中学学生 赖锦熠:

  六天,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我觉得这六天意义非凡,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礼仪,懂得了很多道理。这六天,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定是我在这六天跟你们相处时感到很快乐,所以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支教结束了,我一定会想你们的,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认真学习,你们这次到来,让我对中大极为神往。往后我会以中大为目标认真学习。
 

  支教的一周时间虽然短暂,但给乡村孩子们和支教团留下的意义却是终身的。公共卫生学院支教团怀着赤诚的心,将知识的火种传递到了大山的深处,将希望的幼苗种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在这崇高的使命当中,支教团成员弘扬了中山大学的家国情怀,传承了中山大学的红色基因。以梦为马,孜孜育人;踏风前行,步履不停。公共卫生学院支教团将以不变的初心和坚定的决心,越千山万水而行,圆孩子希望之梦,完成未来所有的支教使命。
 



撰稿:王同飞、钟艳灵、张茂林
初审:谢金华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