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报到,先请缨,最美公卫新生的开学实战第一课

发布人:范赵钰

  “广州疫情突变,能否紧急支援100人做电话流调?

  8月31日傍晚,中大公共卫生学院在新生报到前夕,接到广州市卫生局的支援请求,便立刻动员组织学生,2小时内招募到100余名流调志愿者。其中,有一支未报到先“请缨”的2022级研究生新生队伍

  9月1日报到当天,50多名公卫研究生新生到校第一件事——就是马上投入到支援流调的工作中,堪称“最美中大新生”。
 

新生们风尘仆仆就赶到学院临时流调中心

 

报到前夕,公卫新生请缨出战

  8月31日,本是新生收拾行囊奔赴校园的忙碌时刻,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生新生却已做好投入抗疫流调的准备。

  “同学们,有谁可以报名?”学院一发布招募通知,还未到校报到的研究生新生就通过年级企业微信群主动请缨,第二天开学便加入广州抗疫流调工作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8月31日晚,2022级研究生新生通过企微群踊跃报名


  “我为了尽快到学校把行程也提前了,一放下行李就马上去校内临时启用的流调工作现场。”硕士新生朱乐玮说道,她还看到身边许多人连宿舍都没回,就直接到办公区开展流调工作,在职新生也积极参加,这些都让朱乐玮感触颇深。
 

志愿者们紧张地投入工作


  早在今年3月,朱乐玮就曾作为中大公卫本科生代表参加了为期15天的抗疫志愿服务,这次再次响应紧急号召,像她这样有经验的“老侦察兵”不在少数
 


  公卫人就像是消防兵和人民警察,随时待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上前线。
 

学院书记、院长到流调工作现场看望慰问志愿者


  抗疫志愿服务队主要是协助市疾控开展流调与信息管理工作。志愿者们要做的就是在“黄金24小时”内迅速精准地把密接与次密接筛选出来,转化成规范的统计数据,为及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提供依据,以迅速遏制住疫情的扩散。

  2022级硕士新生刘锦明同样也曾在本科阶段参加过抗疫志愿服务,他深刻地明白:疫情防控重如山,首要的就是一个字:快!所以,一看到新生群里发的紧急招募志愿者通知,他便毫不犹豫地选择报名。
 


  公共卫生学院在组织志愿者抗疫工作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前,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志愿队队长王胜浩牵头组织队员们集体编写了抗疫流调技术指南,理论联系实践,对新加入队伍的成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此次,学院应急将校内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改成临时流调中心,借助已有设施与广州疾控中心取得有效对接,为志愿者培训、工作、后勤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使得学生在校内即可快速有效地完成流调工作
 

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室改造的校内临时流调中心


  参与本次流调的志愿者们一天分三个班次值班,从早上8点到次日凌晨2点,一接到疾控中心发来的流调任务,就立即逐个电话排查询问,捕捉病例的行动轨迹。

  为了沟通顺畅,志愿者有时需在英语、粤语或其它方言间自如切换;为了找准、找全密接和次密接,他们还需结合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把密接的同住、同吃、同行、同工、同学、同封闭场所的人员全都找出来。


疫情一线的“开学第一课”

  2022级博士生、营养学系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杜雨师提到此次参与支援流调工作,是给新生上的最好的一堂“开学第一课”:“通过参与流调工作,公卫学子能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这个专业所要求的心细如发、真诚沟通等,也强化了身为公卫人的社会责任感。”


  疫情瞬息万变,病毒也在不断变异,给防控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对此,朱乐玮坚定了想法:“这次经历让我对研究生生涯有了新的规划和期待,我感受到了作为公卫人强烈的使命感,也对专业学习有了更强的紧迫感,希望未来能通过扎实的学习实践迅速提高专业能力,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奉献青春力量。”

  作为公卫新生,刘锦明坦言,电话流调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的,受访者不配合、不信任、不愿意提供信息很正常,只能耐心沟通,向其解释信息排查的利害关系。他说道:“我也在工作中迅速成长,学到许多在课本里没有的流调技能,比如如何判断密接、次密接,如何通过电话实现有效沟通,让群众配合工作。”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也让公卫学子深刻感受到这支队伍的团结和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在实践中得到传承。刘锦明说道:“之前参与疫情防控,疾控中心前辈们通宵达旦地工作,那种为国为民,与病毒赛跑的精神,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们让我懂得:在疫情面前,只要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以微薄之力,尽绵薄之心,服务社会”,这是2022级博士新生覃丽粒在报名志愿者时的心情。这份经历让她深深体会到公卫人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他们的家国情怀和忘我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覃丽粒说道。
 


  这已是今年公共卫生学院第七次组织志愿者支援广州抗疫流调工作。学院成立了中山大学—广州抗疫流调志愿队,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平战结合工作机制,与疾控部门联合培养学生。学生志愿者平常接受常规理论和实践教育,“战时”投入抗疫一线中。这支队伍更是获得了2021年中山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团体奖
 

开学第一天即投入抗疫

这支队伍值得我们点赞
 



转载来源:中山大学公众号
初审:谢金华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