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课程虚拟教研室第四次集体备课会顺利举行
常交流、常创新、常进步
为了推进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探索虚拟教研工作的新理念、新形态,“医学统计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于2022年秋季学期,以面向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卫生统计学》课程为基础开展教研探索,每月举行一次集体备课,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授课和教育。2022年11月25日上午,通过钉钉平台线上会议的方式,虚拟教研室顺利地举行了第四次集体备课。会议主要内容为四个章节的说课和教研讨论,10余所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高校的牵头人、骨干教师以及教学秘书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虚拟教研室负责人郝元涛教授主持。

集体备课首先由四川大学朱彩蓉教授、中山大学的郝春副教授、张晋昕副教授和赖颖斯副教授分别进行“生存分析”、“Logistic回归”、“寿命表”和“贝叶斯统计”的说课。四位老师准备充分,并结合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前后衔接、逻辑思路”“教学方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解决方法”“课程思政”“时间安排”“参考教材、文献等”“学习资源”“课后作业、拓展与延伸”“教学反思和建议”等方面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说课。四位老师的说课各有特色:
朱彩蓉教授将“生存分析”这章内容的前后衔接、授课的逻辑思路介绍得非常清晰,并推荐了很多教学资源,而且强调通过阅读文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郝春副教授负责的“Logistic回归”,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她结合教学实践详细的分享了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成效和不足,为今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施行提供了参考。

张晋昕副教授将“寿命表”里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介绍,不仅包括传统的指标(期望寿命)也包括现阶段国家提出的一些新指标(健康预期寿命、疾病负担等);在课程思政方面,将我国居民预期寿命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展现我国在卫生领域取得的成绩,增强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另外,通过介绍大家耳熟能详的统计学家方积乾教授和蒋庆琅教授在寿命表领域所做的贡献,让我们能切身体会到民族自豪感。

赖颖斯副教授介绍的“贝叶斯统计”是比较新的内容,目前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主要是基于频率学派的思想,贝叶斯统计的教学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赖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整内容或调整各部分的衔接,将贝叶斯统计的重点讲得非常清楚,并浅显易懂。

接着,各参与高校成员围绕四位老师的说课进行了互动和交流,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建议和探讨。
最后,郝元涛教授总结发言:开展集体备课是互相交流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同时也会产生思想碰撞,通过这些碰撞,能够思考得更深入,使集体备课变成进步、创新的过程----常交流、常创新、常进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撰稿:曾芳芳
配图:朱淑明
初审:顾菁、陈雯、王庆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