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乡做科普 | 新冠病毒感染防疫健康科普讲座顺利开展

发布人:范赵钰

  新冠病毒感染从2023年1月8日起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不少民众已经历过了“阳过”、“阳康”的过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由“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为鼓励同学们学以致用,发挥专业优势,学院号召同学们在自己的家乡开展疫情个人防护、心理健康、营养膳食等方面的健康科普。学院邀请了流行病学系林华亮教授开展科普讲座,为本次活动提供培训。本次培训由学院团委实践部、守卫健康协会和本科生党支部联合承办。
 


  1月10日下午,科普讲座在学院楼侧三会议室召开,留校的部分同学线下参加了本次讲座。考虑到许多同学已经返乡,本次讲座同步开设了线上会议,约300名同学通过线上或线下途径参加了讲座,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燕芳副教授主持讲座并致辞。
 

王燕芳副书记主持讲座
学生线上线下参加了讲座


  下午三点,讲座正式开始,林华亮教授从科学认知、个人防护、居家防治和科学康复四个方面,对当前奥密克戎传播与致病特点、个人防护措施、居家隔离与康复期护理进行了讲解,加深了同学们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认知。
 

林华亮教授讲解奥密克戎传播特点


  随后,林华亮教授对当前公众关心的XBB、BQ.1变异株,再次感染“安全窗口”,转阴标准和恢复期症状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讲解,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
 

林华亮教授解答当前防疫热点问题


  本次讲座向同学们普及了个人疫情防护、健康护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储备,为同学们开展“我在家乡做科普”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大帮助,相信在这个寒假,同学们能积极投入科普实践活动,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在自己的家乡、社区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在疫情防控“新阶段”展现公卫学子“新担当”。
 



文案:潘天宸
配图:谭君扬、黄可蘅、张玮滢
初审:蓝丹红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