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 我院学生在首届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案例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
在刚结束的首届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案例大赛颁奖仪式中,我院20级预防医学本科生许楠晞、吴静敏、陈学娟和程慧愉组成的团队荣获优秀奖,卫生管理学系黄奕祥教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据悉,首届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案例大赛是为推进“健康中国2030”建设,鼓励中国在校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挖掘具有时代性的优秀案例,启发高校大学生观一隅而晓全局,知病灶而思良方,由国家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及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协会承办的赛事。大赛以“健康中国建设”为主题,从启动到决赛历时5个月,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160多支队伍参赛角逐。参赛队伍覆盖了公共卫生、社会学、法学、自动控制、机械工程、临床医学等学科专业背景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首届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案例大赛名誉主席陈冯富珍在颁奖大会的致辞中指出,这次大赛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关注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研究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凝练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各团队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思维方式,为比赛注入了多彩的元素。参赛队伍的创意与思维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人在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领域的奉献与责任。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们一定可以勇担重任,守护公共卫生安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我院学生获得此奖项,体现了学院对本科生以赛促学的支持,也展现了我院学生的专业基础、严谨刻苦的求学态度以及关注人民健康的公卫责任感。
一、大赛过程回顾
自比赛信息发布后,我院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和组织学生参赛。
1月下旬,黄奕祥教授带领学生组建团队并着手准备初赛。
2月20日,组委会公布案例大赛复赛名单。
4月21日,案例大赛决赛。
5月14日,该团队前往清华大学参加颁奖典礼。


二、备赛过程
自团队组建后,由黄奕祥老师牵头,该团队围绕“健康珠海”这一主题展开案例撰写与分析。备赛从一月份开始,时值疫情期间,同学们在家通过线上的形式开会讨论,从了解案例到熟悉案例,从对抽象主题的迷茫困惑到对具体选题的坚定选择......在黄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该团队完成了初赛的案例摘要撰写。

一个月后,初赛结果公布——该团队成功进入复赛。队长动员全队迅速进行案例正文和分析报告的讨论和撰写,但在深入案例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案例涉及到公共管理与政策分析的理论知识,这对此前从未学习过相关课程的学生来说属于知识盲区了,这些曾令队员们一度有些沮丧。但他们很快调整心态,黄奕祥老师鼓励同学们“方法总比困难多”,队员们一方面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信息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及时与指导老师讨论以寻求帮助,黄老师提供了很多公共卫生案例分析的相关书籍给他们研读。队员们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多,对案例的了解和分析也越来越深入。队员们在满课的周中和考试的周末挤出时间,开会讨论、不断修改、激烈辩论、力求完善,在作品提交日的前一晚与指导老师在会议室再次进行了细致讨论,于当晚凌晨两点改完了最后一版,大家的宗旨是“不留遗憾”。


本次参赛,四位本科生团队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有始有终的态度,将持续激励团队中的每一位同学;备赛过程中对未知领域的主动学习、队友之间的合作学习、老师对队员们的指导和关心,都是奖项之外弥足珍贵的成长和收获。
三、参赛心得
程慧愉:从一月份到四月份,我们的讨论从线上到线下,从校外到校内,从周末到周中,每一次都有新的体会,新的疑问,新的惊喜。黄老师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指引我们思维发散的方向;组长楠晞制定计划,把握讨论节奏;静敏的总结发言一语中的,针针见血;学娟提供的素材内容扎实工整清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小组的每一次集体讨论都在成长进步,作品也不断磨合提升,到提交前完成了一份令我们都没有遗憾的陈述。五一放假专程去了一趟珠海,路过珠海市全民健身广场,那是在我们笔下珠海十分钟全民健身圈的具象表达,有幸感受中国健康城市的伟大实践,如有荣焉,粲然一笑,难忘,感恩。

陈学娟:参加案例大赛对我而言是一次新鲜又充满挑战的尝试,在黄奕祥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从选题、框架搭建到案例撰写的全过程,收获丰厚。本次比赛我深入学习了公共卫生管理知识,认识到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与小伙伴们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拓宽思维、增长见识,锻炼提升了自身的案例撰写能力。感谢黄老师的悉心指导,从选题指导、解疑答惑到论文修改,都让我们获益匪浅,也非常幸运能和小伙伴们共同努力完成比赛,尽管遇到许多困难,但我们在互相鼓励和不断学习中坚持了下来,希望今后仍有机会能彼此学习、持续进步!
撰稿:吴静敏、许楠晞
配图:程慧愉、陈学娟
初审:黄奕祥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