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许瑞君: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发布人:张梦迪


  许瑞君,女,汉族,中共党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2级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指导老师为陈维清教授和刘跃伟副教授。2022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0-2022年连续三年获研究生一等奖助金,2022年、2023年分获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广东赛区三等奖、一等奖(已推荐参加国赛奖项评选)。
 

学术科研:锐意进取的攀登者

  自2019年夏天确定作为本科推免生进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研究生后,我怀着强烈的探索和求知的精神,从本科五年级开始跟随研究生导师刘跃伟老师和课题组师姐阅读课题相关的专业文献和书籍,锻炼科研思维,积累理论知识。在研究生导师和师姐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从初出茅庐的科研小白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研究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有幸在研究生入学第二年取得本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研究生期间,我围绕“应用环境流行病学方法探究大气污染、不良气象条件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开展课题,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Circulation、Environ Int、Sci Total Environ、Int J Hyg Environ Health、J Epidemiol Commun Health、Ecotoxicol Environ Saf、Eur J Neurol、GeoHealth、《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10篇学术论文。同时,我珍惜每次与专家学者学习请教的机会,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2020年在广西南宁参加全国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发表会议论文并进行壁报交流;2022年线上参加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34届国际流行病学学会(ISEE)学术年会,发表会议论文并进行分会口头报告。
 

参加全国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

 

实践活动:直面挑战的笃行者

  尽管常规的学术科研任务已占据了我绝大部分时间,参与学术科研竞赛始终是我认为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方式。2022-2023年,我作为队长组队参加了两次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在竞赛实践中,我留意观察、学习和总结,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学术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所在队伍先后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广东赛区三等奖和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已推荐参加国赛奖项评选)。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成绩


  作为一名公卫人,我深知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在校期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我积极响应学院号召,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中,通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师做好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为新冠疫情的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实际活动中践行守卫人群健康的使命。在2020-2022年学院组织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支援服务中,获得“一星级志愿者”的称号。
 

抗疫志愿者证书


  2023年夏天我有幸参与到研究生导师与广州市教育局、广州职安健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空调教室空气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空调教室空气质量监测。在这期间,我不仅收获了理论付诸实践后的满满成就感,也更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内涵的理解和体会。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最后时的得心应手,我切实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的含义。
 

空调教室空气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项目调研

 

学生工作:润物无声的守护者

  自2020年7月起,我作为本科推免生有幸加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在这期间,我深刻理解兼职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工作我认真负责,尽职尽责。立足岗位,积极协助专职辅导员老师管理学生各项日常事务,包括学业预警、实习就业、评奖评优、疫情期间出返校工作等。作为毕业班兼职辅导员,我及时跟进学生就业去向,结合自身升学经验与学生交流,答疑解惑,守护学生成长,助力学生成才。任职期间,所服务年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就业工作整体落实率达91.4%,升学深造率超72.8%。
 

兼职辅导员部分工作内容


  除任职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外,我也积极参与到研究生导师开展的2018级预防医学本科生《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中。这期间,我热情主动与学生交流,帮助其通过团队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流行病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顺利完成2篇教育论文的撰写和投稿。此外,作为流行病学系教学助理,我非常珍惜每一次与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认真谨慎地对待工作,用心做好流行病学相关课程的准备和协调工作,为学生答疑解惑,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开展2018级预防医学本科生《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项目

 

结语

  当下的收获只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人生就是在攀越一座座山峰,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也意味着无限可能。想要向上生长,必先向下扎根,在那些一复一日的平淡生活里都有坚持的意义。我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撰稿、配图:许瑞君
初审:蓝丹红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