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 坚持以学促干,建设一流金课——医学统计学虚拟教研室一流课程建设和申报研讨会顺利召开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医学统计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于2023年9月28日举行一流课程申报和建设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高校的牵头人、骨干教师以及教学秘书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山大学医学统计学系主任顾菁教授主持。
会议首先由虚拟教研室负责人郝元涛教授回顾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和医学统计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成立以来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并就目前教研室发展现状以及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向与会教师进行介绍。

研讨会邀请了四位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或团队骨干教师从课程基础、课程特点以及申报与建设体会进行分享。暨南大学郜艳晖教授为线下一流课程“卫生统计学”的负责人,她提到申报一流课程的体会:工作总结,明确中心思想,语言凝练,注重细节,苦中作乐。山西医科大学余红梅教授是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医学统计学”课程团队的核心成员,她特别介绍了如何准备课程设计样例:认真学习相关材料;挑选有代表性的内容,体现“两性一度”+思政元素;积累学生学习素材等。福建医科大学吴思英教授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医学统计学”的负责人,她围绕申报书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介绍,并提出了课前导学、课中研学及课后促学的“三位一体”和有用、有料、有趣及有效的“四有原则”等教学设计理念,较好地解决教与学融合的问题。中山大学张晋昕教授为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卫生统计学”的负责人,他归纳了申报成功的经验:团队有丰富的素材资源、课程设计有想法、实践过程有痕迹、视频资料完备、教学成果奖以及学生成才等等。此外,会议还特别邀请了视频制作公司森慕数字教育的课程总监曹晓彤,针对申报书的撰写要点、说课和课堂实录拍摄时的注意事项、说课脚本撰写原则、课堂实录设计要点等方面做了清晰生动的介绍,为课程申报材料的准备提供支撑。


依次为:暨南大学 郜艳晖教授;山西医科大学 余红梅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 吴思英教授;中山大学 张晋昕教授;森慕技术有限公司 曹晓彤总监
与会教师反映受益良多,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有了更具体化、系统性的认知,并针对一流课程的申报准备、申报流程、关键技术点以及申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开展了热烈讨论。
最后,虚拟教研室负责人郝元涛教授谈了自己的感想并做总结发言:1.教学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老师们特别用心,将教学当作科研:提出挑战和问题、基于问题进行设计、执行、成果产出、总结创新性。2.教书育人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仅是一个人的一辈子,而且是一代代人的传承。3.我们需要团队,需要志同道合的人,还需要教学相长。希望通过虚拟教研室平台,老师们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通过一流课程建设,提高医学统计学课程质量和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撰稿:曾芳芳
配图:朱淑明
初审:顾菁、陈雯、王庆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