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董光辉团队揭示孕期新污染物PFAS暴露和雌激素对早产风险的影响

发布人:丁莹

      近日,中山大学董光辉教授研究团队和广州医科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团队在环境健康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上发表了题为:Prenatal Exposure to PFAS, Associations with Preterm Birth and Modification by Maternal Estrogen Levels: The Maoming Birth Study。基于一项嵌套式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了876名孕产妇数据,揭示了新污染物多氟烷基和多氟化物(PFAS)孕期暴露与早产风险之间的显著关联。研究发现,母亲孕期PFAS的暴露,尤其是PFOS及其支链异构体,与早产风险的增加有显著关联。

      早产(即<37周的妊娠年龄分娩)不仅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还与终身的不良健康效应相关。尽管PFAS的生殖发育毒性受到关注,但目前关于PFAS暴露与早产之间关系的证据并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在怀孕期间低估了PFAS的内分泌干扰效应。雌激素是孕期分娩最重要的激素之一,在考虑PFAS的雌激素干扰效应背景下,还需同时考虑雌激素类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通过对三种不同激素(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的综合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母亲雌激素水平会改变全氟辛烷磺酸对早产影响。这一发现强调了在制定环境保护和妇幼保健策略时必须考虑PFAS的影响及其与雌激素水平的潜在交互作用,也为减少环境污染物对孕妇和胎儿健康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于云江研究员、曾晓雯教授和董光辉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秦小迪博士,周洋副研究员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Michael S. Bloom教授为并列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ehp.niehs.nih.gov/doi/epdf/10.1289/EHP11377

 

——--——————————————————————————

撰稿:周洋

初审:董光辉、丁莹

审核: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