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担当,志愿同行 | 公共卫生学院星级志愿者代表风采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在过去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中,经过我院全体青年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星级志愿者,在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公布的2023年星级志愿者名单中,我院共53名同学被评为星级志愿者,其中五星级志愿者1名,二星级志愿者17名,一星级志愿者35名。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现志愿服务先进风采,营造更好的志愿服务氛围,现推出志愿服务先进事迹介绍,让我们来一睹星级志愿者代表们的风采,感受志愿服务的力量吧!
1.高梦琦

基础信息
姓名:高梦琦
年级&班级:2021级学硕5班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硕士研究生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志愿时长:1805小时
认定星级:五星级志愿者
志愿经历
本科期间,曾任中山大学东校园青年志愿者协会实践五部部长,中山大学北校园团工委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创新创业部干事和实践部干事;参与中山大学寒假招生宣传志愿者活动,并被评为“优秀志愿者”;策划并举办 “食品安全与营养均衡趣味课堂” 活动;2020-2021年,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支教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一中学,代表中山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林芝分队参与西藏自治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并获得银奖。硕士期间,担任学院研究生会实践与职业发展部负责人;参与学院组织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在广东省“全民营养周”主题宣传活动中,代表学院参加义诊志愿服务;获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中山大学研究生会“我为同学做实事”优秀个人、中山大学2020年大学生年度人物奖(团体奖)等荣誉。
心得体会
在去西藏支教前,我信心满满想尽绵薄之力让学生们对学习更加有兴趣、有动力。然而事实证明,我的力量的确很绵薄。特别是英语这一学科,部分学生从小学、初中阶段对于英语的不重视,导致他们在英语课上、英语考试时成为了主动或被动的“局外人”。我告诉他们英语的重要性,学习英语不是为了应付高考。在我一段时间的苦口婆心之后看到学生有所转变无疑是最让我开心的事情。学生们开始主动起来,主动完善自己的英语难词收集本,主动向我要英语单词和课文音频练习听力,主动在课后找我问题目,主动找我背诵课文原文……教学是场“持久战”,做志愿服务也同样。
2.张茂林

基础信息
姓名:张茂林
年级&班级:2022级学硕2班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硕士研究生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志愿时长:484小时
认定星级:二星级志愿者
志愿经历
加入中山大学-广州市抗疫志愿服务队参加抗疫服务,抗疫志愿时达216小时,获评海珠区“抗疫先锋”称号;作为全国第十次人口普查的普查员,负责越秀区建设五马路;多次参与越秀区建设街道社工驿站的长者关怀志愿活动、残障义教志愿活动、文明引导志愿活动以及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委实践部组织的彩虹桥自闭症儿童关爱活动、长洲岛义诊活动、百川计划科普宣教等各类志愿活动。
心得体会
志愿者的脚步不会被挫折绊倒,奉献爱的事业不会因艰巨停顿。面对孤独症儿童沉默不语的回应,我明白了耐心的陪伴会慢慢换回孩子温暖真诚的笑容。面对涉疫调查对象愤懑难平的质问,我学会了细心的解释会逐步消融受访者心中暗藏的隔阂。六载志愿路,从手足无措到得心应手,从跟随脚步到组团带队,帮助他人的决心更加坚定,服务大众的信仰越发虔诚。以小我奉献大我,以小爱汇聚大爱,这是我以前坚持并将一直坚持的志愿之路。
3.张向婷

基础信息
姓名:张向婷
年级&班级:2020级预防医学(2)班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志愿时长:456小时
认定星级:二星级志愿者
志愿经历
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志愿者活动。校外志愿者活动主要是附近社区的志愿服务,与团支部其他成员一起参与,拜访社区老人或一些特殊人群,了解他们的身心状况,为他们提供基本社区服务。在疫情期间参与过学院组织的流调服务志愿队,多次参加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同时参与了上一年度的“我在家乡做科普”,获得优秀奖。此外,作为干事长期参与学校社团举办的书画公益教学、送春联等活动,以及寒招等志愿活动。
心得体会
近期印象最深的一次志愿服务是参与的农林街社区的“残障家庭药箱清理活动”,服务对象主要是有心理或身体障碍的人群,他们大多需常年服药,多限于家中,不愿与人交流,社会功能较差。我们的主要工作是给他们带去新的小药箱,为他们检查药品保质期以及向他们讲解介绍一些服药相关注意事项。
虽然在探访服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语言障碍、交流困难等等,但我们还是顺利完成任务,并受到了服务对象的感谢,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感受到“残障”不止局限于身体疾病,还有很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及其家庭需要社会的帮助,也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开展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4.陈婷

基础信息
姓名:陈婷
年级&班级:2020级预防医学(1)班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志愿时长:423小时
认定星级:二星级志愿者
志愿经历
院团委实践部工作期间,组织策划防艾周摆摊、HPV宣传宣讲摆摊和定向越野、“我在家乡做科普”、“预防甲流,守卫健康”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管理院内i志愿相关事务。同时,积极参与敬老助老、“青丝携白发,智慧卫生活”等智慧助老活动以及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连续两年来到梅州市大埔中学支教,获中山大学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此外,作为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防治结核 志愿有我”志愿宣讲团的无疾先锋小分队队长,在校内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结核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获评全国优秀团队。
心得体会
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让我能接触到不同的人群,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知识理念向大众传播,进一步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往广州从化进行健康科普,在农村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知识科普,对我而言是第一次,特别有意义,同时也极富挑战性:地方语言沟通的障碍、老年人听力和视力的下降、难以兼顾会场所有人.....在科普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改进相关科普方案和形式,最终获得村民们越来越多的夸赞,特别有成就感,收获满满。
5.张靖瑜

基础信息
姓名:张靖瑜
年级&班级:2023级学硕2班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硕士研究生
政治面貌:中共预备党员
志愿时长:383.5小时
认定星级:二星级志愿者
志愿经历
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任中山大学“三余”公益社团公益部干事,负责组织开展校级志愿服务,如教职工子女义教、疗养院老人关怀阳光行动等。曾参与学校寒招3次、“爱心宿舍”纸箱回收活动2次、广东科学中心志愿服务活动1次,积极参与学校志愿服务文化节、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送清凉等活动。2020至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参与家乡(中山市)社区防疫志愿服务时数累计50余小时。2022年,在学院组织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服务时长共计188.5小时。
心得体会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技能,还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18岁那年,我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几天后,当收到短信得知血液已发往医院、给患者带去希望时,我深切地体悟到何为“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即使“为生命的延续贡献一臂之力”并非光芒万丈,但志愿行动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流转,点滴积累将汇聚起守护生命的强大力量。此后,我每年志愿献血1次,用青春热血守护珍贵生命,以志愿行动践行奉献初心。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我学习雷锋精神并融入日常,逐渐成长。在未来,我将持续在公共卫生医学领域认真治学,勤于实践,服务社会,用青年的热血和激情贡献青春力量。
6.潘天宸

基础信息
姓名:潘天宸
年级&班级:2020级预防医学(2)班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志愿时长:360小时
认定星级:二星级志愿者
志愿经历
曾参与公共卫生学院长洲岛义诊活动,防艾周摆摊宣讲活动,中大招协寒招宣讲活动,预防HPV摆摊宣讲活动,公共卫生学院抗疫志愿服务,“预防甲流,守卫健康”摆摊宣讲活动,和无疾先锋志愿宣讲团“防治结核,志愿有我”系列宣讲活动,所在的无疾先锋志愿宣讲团获评全国优秀团队。
心得体会
在去年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学院的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去到一个比较偏僻的小镇,为镇上的初中生授课,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与困惑,也看到了一个大山中交通不便的小镇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我经常在思考,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我们究竟能为小镇上的孩子们带来些什么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但只要我们去做,去行动,去运用我们所学,能给他人带来一些帮助,送去一些温暖,我觉得也许这就是志愿服务的意义。
7.黄晓纯

基础信息
姓名:黄晓纯
年级&班级:2022级预防医学(1)班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志愿时长:354.6小时
认定星级:二星级志愿者
志愿经历
本人积极投身于各类志愿活动。在校内,我参与了核酸志愿活动、流调志愿活动、“营养社区行”活动、2023年中山大学“挑战杯”活动、本科生搬迁工作志愿活动和2023年新生迎新活动等多项志愿活动。在校外,我也积极参加寒假回到高中校园进行中大招生宣传活动、“我在家乡做科普”活动、帮助寻找走丢亲人、春节送温暖、春节前关爱留守老人、节日协助维持治安秩序等活动。此外,我还参与了2023年爱助线上公益课堂活动,为边远山区的孩子带去知识和温暖。
心得体会
参与志愿服务,我收获良多。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节日期间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的经历。那天,我走进老人的小屋,屋内陈设虽简陋但整洁。我们为老人送上了慰问品和节日的祝福,陪伴他聊天,聆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并帮他整理家务。老人的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
参与志愿服务,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关爱与付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付出的快乐,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我变得更加耐心、细心,更懂得珍惜与感恩。志愿服务不仅让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更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与互助的重要性。
8.杨琳

基础信息
姓名:杨琳
年级&班级:2019级预防医学(2)班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志愿时长:322小时
认定星级:二星级志愿者
志愿经历
2020年,赴粤东乡村参加“爱在潮州”田心小学支教;
2022年,支援广州市疫情流调工作、中山大学校园流调工作;
2023年,参加“心向阳,益起行”志愿者培育小组,并对社区特殊儿童进行长期学业辅导,担任建设街社工服务站志愿队伍骨干成员;
2019-2023年期间,每年参加中山大学寒假招生宣传活动;
2019年至今,参加越秀区慢病危险因素调查、本科生党支部“智慧助老”活动、公益科普等多项社会公益活动。
心得体会
在过去几年里,我有幸参与了多项志愿活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支教经历。在田心小学支教期间,我担任班主任,不仅要管理班级纪律,还要处理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我发现他们喜欢以绰号取笑,但这却让有些同学感到不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和几位女生交谈了解情况,私下与几个带头起绰号的孩子多次交谈,让他们明白尊重同学的重要性。经过几番劝说,绰号的风气逐渐消失。支教结束时,我问孩子们这段时间的收获,他们异口同声说出:“尊重同学!”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也领悟到了助人的快乐与意义。
9.陈思颖

基础信息
姓名:陈思颖
年级&班级:2021级预防医学(2)班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志愿时长:202小时
认定星级:一星级志愿者
志愿经历
大学以来,我多次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中,先后加入中山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和院团委实践部,在献血车进校园、预防甲流系列活动、防艾宣传等志愿活动中出一份力;参加三下乡支教活动以及一些与自身学科对应的志愿活动,多次进行健康科普;我也经常在空余时间去区图书馆整理书籍或在动物园门口执行分流任务。曾获评“2022-2023学年中山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优秀干事”;在学院“我在家乡做科普”活动中,分别获评2023年的一等奖及2024年的二等奖。
心得体会
在志愿活动中,我不仅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学到了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志愿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或许是动物园门口指引后的一声“谢谢”,或许是防艾宣传活动参与者的一声赞叹,还有三下乡支教时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以及科普宣讲时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举起的一只只手,我都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印象最深刻的是参与的防艾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有很多人停留并参与进来,我在展板展示区指引参与者们制作红丝带、写下心里话,越来越多的红丝带、越贴越满的留言墙,不仅象征着众人的爱相聚,更坚定了我继续学习、认真科普、温暖他人的信念。
10.徐烨

基础信息
姓名:徐烨
年级&班级:2022级预防医学(3)班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志愿时长:164小时
认定星级:一星级志愿者
志愿经历
进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后,我积极参加许多志愿活动,如公共卫生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防治结核,志愿有我”科普系列活动、健康卫士在行动系列活动等。同时,在刚入学时,我也加入了我们学院的团委实践部,并作为其中一员积极组织并参与了健康卫士在行动这一系列活动。2023年上半年,我与本学院的学长学姐组成了无疾先锋志愿宣讲小分队,开始防治结核病的有关科普知识宣讲,最终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团队;2023年暑假,参与本院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前往梅州市大埔县大埔中学支教一周。
心得体会
在我所参加过的志愿活动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防治结核的一系列志愿活动。在此之前,我对于结核病的认知较少,仅知道它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病;参加后,我积极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其发病机制、临床症状、预防手段等内容。进行科普宣传时,我们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宣讲,例如讲座、入户宣传、摆摊游戏等,吸引群众参与其中,使大家对于结核病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懂得了预防结核病的手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受益颇多,不仅收获了有关结核病的知识,还了解到人们对于结核病的误解,进而意识到科普宣讲应对症下药,首先要了解人们需要哪些方面的科普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科普宣传的效果。
结语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家国未来。广大青年志愿者们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以实际行动弘扬志愿精神,践行志愿理念,彰显了青年人的奋斗底色和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的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一起为星级志愿者们的努力和成长欢呼!也欢迎各位同学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活动,你就是下一个星级志愿者!
撰稿和供图:吕明翠、赵文慧、各星级志愿者代表
初审:蓝丹红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