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 | 公共卫生学院联合保卫处进行实验室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为加强学院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安全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全院全员实验室消防安全意识,巩固“消防宣传月”学习成效,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24年12月2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保卫处在校园内组织了一场消防疏散逃生和灭火实操演练活动。学院师生积极参与,演练取得圆满成功,为构建平安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演练伊始,保卫处义务消防队焦水泉队长对防毒面罩和灭火器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讲解。在防毒面罩讲解环节,焦队长向师生们展示了防毒面罩并强调了其在火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细致地演示了防毒面罩的佩戴步骤。在灭火器讲解部分,讲解人员介绍了常见灭火器的种类,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并说明了不同种类灭火器的适用范围。随后,现场演示了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师生们对灭火器的操作有了直观清晰的认识。

紧接着,随着警报声响起,消防疏散逃生演练正式拉开帷幕。学院师生迅速反应,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用手捂住口鼻,弯腰低姿有序撤离教学楼。疏散过程中,师生们冷静沉着,行动迅速,整个过程紧张有序,无拥挤、踩踏等事故发生。在短短几分钟内,全体师生安全疏散至指定集合地点。与此同时,义务消防队紧急赶往现场搜救和灭火,保障全员成功安全撤离。


此外,模拟烟热环境逃生训练帐篷成为了本次演练的一大亮点。该帐篷内部模拟了火灾发生时的浓烟密布和高温环境。大家都保持冷静,按照墙壁上的荧光指示标识,缓慢而坚定地向出口前行。这一环节让师生们深刻体会到了火灾现场的恶劣环境,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在灭火实操演练环节,师生们分组进行灭火实操练习。面对模拟火源,师生们严格按照操作要领,手持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进行喷射,成功将大火扑灭。通过亲身体验,师生们不仅掌握了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也增强了面对火灾时的自信心和应急处置能力。


活动结束之际,学院杨淑君老师概括总结了本次基于实验室初始火灾扑救和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意义,再次强调了科研实验室预防火灾的重要性。到场师生对此表示高度认同,并认为此次演练有效提高其消防意识和面对火情的应对能力。
学院将以此次实验室安全教育和消防演练为契机,持续加强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不定期开展各类消防安全演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消防安全知识四懂、四会、四个能力、五个第一
四懂
懂得岗位火灾的危险性;
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
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
懂得逃生疏散的方法。
四会
会报火警;
会使用消防器材;
会扑救初起火灾;
会组织疏散逃生。
四个能力
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
提高社会单位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提高社会单位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五个第一
第一时间发现火情;
第一时间报警;
第一时间扑救初期火灾;
第一时间启动消防设备;
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疏散。
撰稿:蔡欢乐、区泽华
供图:杨淑君
初审:杨淑君、李永强
审核: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