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围绕“四个面向” 发挥决策服务优势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学院卫生管理学系作为教工党员100%全覆盖的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党建与育人的深度融合,结合学科特点,以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为牵引,把卫生管理学系党支部打造成深入社会,走到实践一线,解决医学与社会之间交叉点的社会治理决策阵地,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在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撑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和公卫人的责任担当。
发挥学科优势,全面筑牢“战疫”防线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即时性”献策,全面筑牢“战疫”院感防线。卫生事业管理学系教工党支部发挥社会服务和决策咨询优势,针对当前我省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胡汝为副教授课题组对疫情研判做出前瞻性预测,为提升我省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扑火又移薪”的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出以感控科为核心构建多部门协作的医院感染应急管理体系,提升院感监管效能,“软硬兼施”提高感控保障水平,构建监测-预测-预警-处置-复建全链条运行机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刊登于2021年6月8日的第530期《南方智库专报》,为院感防控提供决策支持。
面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学问题,“常态化”追踪分析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广东省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各项措施,化被动防疫为主动抗疫。卫生法学课题组在完成《健全广东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研究》报告后,与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保持常态化紧密合作,把本次实战遇到的问题、困境和解决经验与体系研究继续深度融合,每日及时、高效和精细化地进行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和各区的疫情发展情况和案例跟踪、各版防控方案及各种通告和政策文件的汇编,分析其公共卫生含义和公共政策含义,开展回顾性和制度反思的研究工作。

面向省和国家卫生法治的重大需求,“系统性”承担地方卫生立法,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法治在应对疫情防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等问题提出了基本要求。受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卫生管理学系教工党支部卫生法学课题组主持进行《广东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的修订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办法》立法研究工作,并承担省人大公共卫生应急法治培训工作。


在疫情防控不减压、防控措施不松懈的情况下,课题组教工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与司法厅联合开展“沉浸式”公共卫生应急立法调研、撰写起草说明及条文稿和注释稿等相关工作,为广东省公共卫生应急立法起草、论证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践行业务与党建相结合的精神。

面向国家需求,脚踏实地办实事
自去年新冠疫情暴发至最近广东与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正面交锋的实战中,卫生管理学系教工党支部探索将卫生管理专业优势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服务抗疫需求,让党旗在抗疫决策的战场上高高飘扬。在2020年5月-2021年6月期间共发表国内外重要期刊论文近50篇,提交政府决策咨询报告20余份,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3份,成为国家和广东省卫生决策的重要智库力量;完成面向全省大学生的《开学第一课》的录制工作,向全省大学生讲解传染病防治法。
卫生管理学系教工党支部卫生法学课题组对标国务院《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梳理广东省及21地市目前的托育服务政策体系,提出“三孩”政策实施背景下我省建立普惠型托育服务体系的建议,并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卫生管理系党支部的党员们不仅重视理论研究,更关注社会和国家的现实需求,将为民情怀、家国情怀铭记于心,以实际行动为同行、为人民发声,在服务现实、服务大局、服务决策中实现自身的价值,面对国家需要,脚踏实地做实事,奉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吴兢兰、吴婷婷、谢培轩、卢俊峰、陈晓洁
初审:匡莉
复审:王燕芳
审核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