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代表章婧怡:用青春书写华彩篇章

发布人:范赵钰

个人简介


  章婧怡,女,汉族,1999年05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大学期间成绩优异,年年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和校优秀共青团员,曾两年获中山大学道德风尚专项奖,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日本第一三共医药学奖学金;2020年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1年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CYP450缺失肝细胞株探索其在代谢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酯中的作用”。

  热心社会公益,四年志愿服务时达509小时。2018年参加“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新疆塔什库尔干义诊活动;2020年参加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管理办公室新冠疫情期间志愿服务。作为学院青志部主要工作人员组织参与学院关爱自闭症儿童、长洲岛义诊等活动。
 

用青春书写华彩篇章

——在中山大学2021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2017级公共卫生学院 章婧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章婧怡,来自公共卫生学院,是2017级预防医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中大四年以来的收获与体会。

  还记得四年前,我与各位一样带着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美丽的中山大学。在开学典礼上,当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时,我感受到了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正是这份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在求学路上不畏困难、砥砺前行。

  大学期间有两段经历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第一段是2018年参加“光明行”复明工程义诊,第二段是2020年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担任志愿者。

  2018年暑假,我跟随学校附属眼科中心的医生团队一起前往新疆的塔什库尔干,为当地的眼疾患者进行免费义诊。在义诊中我担任“薪火相传”志愿者小组的组长,主要的工作是门诊登记、导诊、陪同腿脚不便的患者全程就诊以及协助换药、视力检查等。在短短一周多的时间中,服务队进行了879例义诊,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141例,帮助当地患者重启人生的光明之路。

  当我看到原本只有光感的患者在术后视力恢复正常,甚至能清楚地看到视力灯箱最下面的几行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医疗技术的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医疗队为塔县人民带去的福音,我下定决心,我也要像医疗队员一样“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当时身在上海的我,主动报名成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管理处志愿者。

  上海市疾控的工作人员每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排查密接、次密接、追根溯源的电话一刻也不能停下,每天每人要打的电话上百个。但他们从不退缩,他们说每一条数据,每一份问卷,每一个电话都关系到上海2400万人甚至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

  而作为志愿者的我,协助负责数据的录入、信息的收集,协助完成每日疫情动态报告。与市疾控的工作人员奋战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收获了无数的感动,最感动的便是,在这场无硝烟的阻击战中,疾控的党员同志们在疫情关头总是冲在最前面,消杀、流调的第一线。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迅速控制了疫情,让14多亿人民的生活回归正轨。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为我们的党感到骄傲,也感受到党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近年来学校蓬勃发展,我也见证了自己在中大的成长。在三校区五校园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下,我们每一个同学有更多选择和发展的可能;天琴中心、天河二号、“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十家位居全国前列的附属医院……这些都让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大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感恩在中大的四年里,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宽阔的视野,让我们有机会探求知识、创新实践。我感恩在中大遇到那么多优秀的老师、优秀的同学,让我“学在中大,追求卓越”,成为更好的自己。

  2021级的师弟师妹们,作为第一届大类招生集中培养的中大人,你们是幸运的,能够在历史底蕴深厚的全国最美校园之一的广州校区南校园度过未来一年的时光,体味百年中大的文化底蕴。

  希望你们铭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秉承中大的优良传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心思考、用心学习、用心体验,学好基础,扎好马步,用青春书写华彩篇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祝福你们!

  谢谢大家!
 



来源:党委宣传部
初审:谢金华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