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卫 | 潮汕生腌走红,营养价值比熟食更高?我院营养学专家支招正确吃法

发布人:范赵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人万人‘吸’生腌”?近日,潮汕美食生腌走红网络。生腌是以虾、蟹、血蛤、蚬、花甲等为主料,辅以蒜头、香菜、辣椒、酱油、白酒等腌制数小时后生吃的一类食物。

  网络平台中,视频博主们用鲜活的海鲜,加上多种调料,用白酒低温浸泡后直接食用,并称之为“一口上头”,引得许多网友大胆跟风尝试。然而,网友们的评论却“爱憎分明”:一边是“味道比鲍鱼还鲜”“营养价值高”的赞美,一边是“寄生虫看了会点赞”的担忧和不解。

  生腌在炎热的夏季究竟有什么魅力?地道的生腌是否真如博主们所展示的做法那般简单?吃了之后会不会有生病就医的风险?生腌的营养价值比熟食高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为此做了调查采访。
 

各平台视频博主相关作品(网络截图)


吃生腌后会不会有生病风险?

  营养学专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夏敏教授指出,白酒并非消毒酒精,并不能短时间杀死微生物,加上其他调料的稀释,浓度远远不足以杀灭微生物。传统的生腌做法中会加入大蒜,很多人认为可以凭借大蒜杀菌,而实际上大蒜中发挥抑菌作用的是大蒜素,在大蒜中的含量并不足以直接杀灭其他食物中的微生物。高渗的调料、低温冷冻也仅仅是抑制微生物繁殖,并不能杀灭微生物

  夏敏教授还提到,第一次尝试生腌的人大多会有“窜稀”的经历,这是因为未热加工的食物可能携带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等多种致病菌,这些细菌进入肠道轻则引起腹泻、腹痛,重则严重腹泻、发热、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死亡。

  夏敏教授称,除了细菌,一些肠道病毒、寄生虫也令人生畏,肺吸虫、华支睾吸虫是生腌食品最常见的寄生虫,甲肝病毒则多见于毛蚶等贝类。一些来源于污染水域的海产品还可能携带较高水平的农药、兽药、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等


生腌的营养价值并不优于熟食

  网友们对生腌“跃跃欲试”的部分原因,还在于“生腌营养价值高”的说法。那么,生腌的营养价值真的比熟食更高吗?长期吃生腌能锻炼肠道功能吗?

  “实际上,虾蟹、贝类的营养成分以蛋白质、钙、锌及多种微量元素为主。”夏敏教授介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在高温下被改变,使得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钙、锌和微量元素在高温下较为稳定,几乎不会因为高温烹调而损失。从加工方式来看,经过腌制的食物含有更多的盐、腌制时间较长的甚至会有亚硝酸盐产生。“综合来看,生腌的营养价值并不优于熟食。”

  夏敏教授介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包括口腔的咀嚼、胃液分解蛋白质、胰液分解脂肪、淀粉酶分解淀粉等过程。动物性食品,尤其是海产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需要更多的胃蛋白酶来消化。尽管腌制的过程中,生腌食品会有部分蛋白质发生变性,却不如高温变性得彻底,反而更难消化,身体必须分泌更多的胃液才能将其消化完全,而过多的胃液会增加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风险。

  夏敏教授还指出,“肠道的蠕动也是消化功能的一部分,膳食纤维、益生元等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肠道蠕动能力,而生腌食品中并没有足够的膳食纤维来发挥此类作用,因此并不能促进肠道功能的增强。”

  生腌的流行源于其独特的制作方式与风味。“当然,如果卫生问题能保证,适当吃一些也未尝不可。”夏敏教授表示。


咸腥且软的生腌可视为变质

  夏敏教授指出,我国出台了适用于动物性水产制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10136-2015),对生腌食品的感官性状、理化性质、微生物、污染物含量等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食用生腌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制作过程规范的产品食用,选择来源可靠的海鲜原料,避免自制生腌食品。传统做法上的生腌分全生、半生、全熟,虾蟹类适合全生,血蛤等贝类则适合半生,而更小的贝类适合全熟。

  “若一定要自制生腌,不妨先试试全熟,将海鲜蒸熟再腌制,虽然鲜美略微损失,却可以放心大胆享用。”夏敏教授指出。
 



转载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刘芳桦)
初审:谢金华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