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课程虚拟教研室集体备课会顺利召开

发布人:范赵钰

  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为了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医学统计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于2022年9月22日举行了集体备课会,凝聚集体智慧,打造高效课堂。会议主要内容为集体备课和教研讨论,10所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高校的牵头人、骨干教师以及教学秘书共60余人参加了线上会议。本次会议由虚拟教研室负责人郝元涛教授主持。
 

部分与会人员云合影


  会议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南京医科大学赵杨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刘红波教授、青海大学刘燕副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黎燕宁教授分别进行假设检验基础、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章节的说课。四位老师准备充分,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前后衔接、逻辑思路”、“教学方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解决方法”、“课程思政”、“时间安排”、“参考教材、文献等”、“学习资源”、“课后作业、拓展与延伸”、“教学反思和建议”等方面给大家带来了条理清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的说课。

  因为授课内容的不同,并与各自学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四位老师的说课各具特色。其中,赵杨教授将知识点的划分按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来进一步区分,更利于对知识点的认识;在解决抽象问题时,南京医科大学的教学用到了很多虚拟仿真的实验,能够帮助同学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刘红波教授讲授的方差分析在内容上承前启后,怎样教好这一章,她提出了很好的方法: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等。刘燕副教授的教学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例如采用智慧教室进行案例讨论教学,运用雨课堂及时进行教学反馈等。黎燕宁教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切入:介绍科学家Wilcoxon在推行非参数统计方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科技强国的信念;教育学生要用客观正确的分析结果来验证研究假设,诚实守信。
 

赵杨教授、刘红波教授、刘燕副教授和黎燕宁教授分别报告


  会议第二部分,各参与高校成员围绕四位老师的说课,并结合本人、本校的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如何利用智慧课室来开展互动式教学?在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如何提高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更好的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如何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利用虚拟仿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
 

顾菁教授发言


  最后,郝元涛教授总结发言:这次集体备课,四位老师进行了精彩的分享,每位老师都在教学中深耕多年,对教学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对我们其他人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我们一直探索的,希望能借助虚拟教研室这个平台,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借鉴。
 

郝元涛教授总结发言

 



撰稿:曾芳芳
配图:朱淑明
初审:王庆、顾菁、陈雯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