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 公卫学子砥砺前行,携手共筑健康中国梦——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报道
他们,是公卫战线上的新生力量,是怀揣健康中国梦的砥砺前行者。他们不断追求卓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他们的事迹,或许并不惊心动魄,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着新时代公卫学子的风采。
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奋斗与坚持。在中大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愿他们继续前行,为公共卫生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姓名:田飞
层次:博士研究生
年级:2022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获奖经历
以第一作者在The Innvoation (2021, IF=33.1)、eClinicalMedicine (2023, IF=15.1)、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0, IF=11.8)、Neurology (2022, IF=10.1)、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IF=9.8)、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4, IF=8.9 )等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曾荣获202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年中山大学十大“逸仙学术之星”、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校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成长感悟
作为博士生,我深知学术道路上的艰辛与挑战。然而,正是对知识的执着追求驱使着我不断前行。在每一个交流、每一次讨论中,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坚持不懈地探索科学的未知领域,不仅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使命。我将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努力不停地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与人共勉
路在脚下,志在心中,纵使前方道阻且长,我必行而不辍,求索不止。

姓名:孙策
层次:博士研究生
年级:2022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曾获2020-2021中山大学三等奖助学金,2021-2023年中山大学二等奖助学金,2023年因纳美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2023年优秀共产党员。
成长感悟
科研问题就在身边:其实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尤其是我们做公共卫生的科研人。举个例子,老年人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就是科研问题,其中不仅说到了运动可以提高寿命,更提供了运动所需的时长。
要有科研的“好奇心”:诺贝尔奖获得者总结自己做研究的原则包括:Work Hard(努力),Learning by doing(边做边学),以及 do something you love(做你喜欢的事情)。因此,研究很苦,有很多的困难,具有好奇心、热情甚至信仰,才是驱动我们、支撑我们在研究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与人共勉
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姓名:熊文学
层次:博士研究生
年级:2023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获奖经历
2023年获得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2022-2023年连续两年获研究生一等奖助金。
成长感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还记得三年前考研分数刚出来的晚上,我发邮件向导师自荐。导师询问我本科是否有科研经历,由于本科期间的科研经历几乎空白,我绞尽脑汁也不知如何回复。入学后,我定下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目标,便不断阅读相关文献、学习软件操作。节假日也基本都在办公室查找相关的资料,撰写论文。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入学一年半后我的第一篇SCI接受了,2023年也获得了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只要珍惜时光,发愤图强,不论何时开始,都会有所收获。
与人共勉
研究生生活大多数时间是需要埋头苦干的,愿我们心有半亩花田,藏于世俗人间。心若浮沉,浅笑安然。

姓名:崔梦醒
层次:博士研究生
年级:2022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卫生毒理学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获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一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在2023年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广东省毒理学会年会进行口头汇报并获得优秀报告奖。
成长感悟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打铁必须自身硬:初入科研之门,会有很多问题不懂,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我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探究新型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和机制及健康风险,减少其带来的健康损害。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离不开前期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积累,只有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期刊杂志及学术著作,做到既广且专。再加上不断思考并归纳总结,剥茧抽丝,最终才能有一个好的研究成果。
勤学善思,笃行不怠:科研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次实验的失败,需要冷静分析,阅读文献,提出验证和解决方案,多动手实践。勤学善思,戒骄戒躁,坚持不懈,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与人共勉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姓名:蒋玮青
层次:硕士研究生
年级:2022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获奖经历
曾获2023年维他奶奖学金、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四星级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中山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公共卫生学院“2022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等荣誉;担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生第五党支部纪检委员和班级心理委员,积极参与抗疫志愿活动,曾支援广州市疾控相关流调工作。
成长感悟
日积月累,锤炼学术功底:自2022年推免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后,我怀着求知精神,跟随郭蓝导师阅读课题相关文献和书籍,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及锻炼科研思维。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通过不断探索解决困惑使我获得成就感,推动我不懈努力。在导师和师兄师姐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清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围绕着“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问题”开展课题,参与实践调研,收集并分析数据。目前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Psychiatry Res、JAMA Netw Open(已接收)、Arch Gerontol Geriatr、《现代预防医学》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5篇学术论文。协助撰写研究报告,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坚定目标,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所在,不轻言放弃。脚踏实地,扎实走好每一步,培养做事的专注力和毅力。精益求精才能更进一步,久久为功才能行稳致远。我也曾焦虑迷茫,脚步停滞,然而慢慢发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保持从容松弛的状态反而能够专注当下的事情,答案自会浮现。不害怕失败,不急于求成。
与人共勉
前路漫漫,愿以磐石之心,逐凌云之志,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姓名:靳思慧
层次:硕士研究生
年级:2021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获奖经历
硕士期间,发表SCI论文数篇,负责撰写《广东省公共卫生机构探索实施“公益一类财政供给 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政策可行性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政策深度融合》等多项课题报告,两次获得中山大学一等奖助学金,获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曾在新冠疫情期间,两次参加抗疫志愿活动,并获得“优秀抗疫志愿者”称号。
成长感悟
孤独探索,团队支持:硕士三年的学习,在科研这条路上无数次摔跤,幸运的是,我都站起来并选择继续前行,这离不开导师和课题组小伙伴们的鼓励与支持。当我撰写的论文被别人捷足先登发表时,他们会鼓励我不要气馁,坚定自己的方向;当我为科研课题一筹莫展时,他们会和我一起头脑风暴寻找灵感;当我的论文被拒稿时,他们会逐字帮我分析拒稿原因,不遗余力一遍遍修改....科研这条路,既是孤独的探索之路,也是充盈的感恩之路,更加验证了“一个人或许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必定走得更远”的道理。
与人共勉
卫生事业管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份使命和责任,我们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愿我们始终保持对人类的关怀与尊重,以高度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姓名:田甜
层次:硕士研究生
年级:2021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获奖经历
在读期间,积极响应学院号召,于2022年2-3月前往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一线抗疫工作,协助完成电话流调、数据分析等工作,累计志愿时长128小时,获得四星级志愿者称号。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现担任班级副班长及党支部副书记,工作认真负责,获得“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优秀党员”称号,获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
成长感悟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有句名言说:“人最大的敌人,是对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人生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一个获得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便是不断学习。当我在一次次的实践及学习中体会到自己在不断成长的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是其它物质享受带来的快乐无法比拟的。
与人共勉
学无止境,行以致远。

姓名:骆仕俐
层次:硕士研究生
年级:2021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公共卫生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获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抗疫志愿服务星级志愿者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4篇SCI论文,参与多个课题的实施。
成长感悟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硕士三年,我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环境化合物的心血管毒性进行。在这期间,我参与了多个课题的实施,相应成果也以文章形式在国际期刊发表。同时,我珍惜每一次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2023年,我参加了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专委会联合学术会议,交流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这些研究让我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想法也更多。征途漫漫,科学研究的探索过程少不了困苦与迷茫,这途中需要有“我能行”的信念,这种信念是漫漫科研路上的灯塔,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及否定质疑时,这种信念是支撑走下去的最强力量。
但行前路,不负韶华:读研就像一场修行,这段时光是重新定义自己认知边界的最好时机,这一路上会遇到很多超出自己理解的内容,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在为人处世上,都是一段全新的经历和体验。一步一个脚印,无论这个过程是快乐轻松还是压抑困苦,都是一种人生财富,都值得被珍惜。
与人共勉
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肯定会为之作证。

姓名:吴思霞
层次:硕士研究生
年级:2021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曾荣获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CAV-MSD箐卫公共卫生助学金、“中山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称号、中山大学一等研究生奖助金(两次)、三等研究生奖助金(一次)、维他奶营养学二等奖学金。此外,还积极参加社会志愿实践活动,比如作为活动主讲人参加学院2022-2023学年健康卫士在行动之“我在家乡做科普”活动,所在团队荣获优秀奖。
成长感悟
增强自信心:对我而言,这次获奖意义比较大,虽然奖学金的多少和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能作为评定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但是通过这次评选,至少使我知道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让自己的辛勤付出有了一个肯定和回报,这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这使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鼓舞我勇往直前:这次获奖也是对将来勇敢生活和增长知识的鼓舞。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中,前方永远是未完成的挑战,我要把这次获奖化作今后不竭的动力,学会知难而进、逆水行舟,让逆境挖掘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潜能,完成新的征程。
与人共勉
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更上一层楼!

姓名:刘双
层次:硕士研究生
年级:2021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获得中山大学研究生一、二等奖助金,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公共卫生学院三星级志愿者等。专注科研,以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身份发表4篇一区SCI论文,为公众健康贡献专业力量。作为抗疫志愿服务队一员,2022年曾在广州新冠流调中心协助完成流调工作。
成长感悟
积极探索,提升自我:保持阅读研究领域前沿文章的习惯,当迸发出一个好的想法,会感到非常兴奋,想要第一时间与导师交流讨论,那个瞬间感受到科研的魅力。遇到困惑时,积极去寻找文献、书籍、论坛,并且虚心请教同学,这种探索精神让我提升了独立解决科研难题的能力。
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我的课题是实验结合现场工作,实验中设备故障、数据异常、细胞污染等时有发生,可能几天的努力白费,然而,保持“实验没有一帆风顺的,失败都是我提升实验技能的机会”的心态,一时的困难反而让我越挫越勇。现场工作中也伴有各种繁琐问题,始终保持迎难而上心态,积极寻求各种解决方式,在直面困难中提升自我。
先完成后完美:这是我在研究生期间学会的最有用的一个感悟。无论是课题还是论文写作,在开始阶段容易产生内耗,有时候看了许多文献,始终想不到一个比较完美的方式解决,最终耗费了大量时间去开始,或者打了退堂鼓。先以完成为目标可以一步步建立信心,再经过打磨最终会有所收获。
与人共勉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情,剩下的交给时间。

姓名:艾宝卓
层次:硕士研究生
年级:2021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公共卫生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曾获两次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助金。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统计建模大赛省级二等奖。2023年文章摘要收录于中华预防医学学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大会会议。2023年获得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
成长感悟
坚持不懈: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科研之路亦是如此。在探索工具变量时,遇到了许多困难。这种全新的因果分析方法在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应用,缺少相关证据,使得每一次的尝试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然而,正是这些挑战锻炼了我的毅力和耐心,让我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了合适的变量。虽然科研之路充满曲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坚定地追求科学的真理,更深刻地理解学术研究的本质。
越挫越勇:累计发表文章7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3篇。最近,我主导了一项探索空气污染暴露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因果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并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4, IF=13.6)期刊上发表。这次发表不仅是对我个人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认可,也为我在流行病学领域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信心。
与人共勉
只要等待和努力,机会总会来的。

姓名:范园园
层次:硕士研究生
年级:2021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曾获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助金、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2023年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成长感悟
前路漫漫亦灿灿。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它不同的风景,那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吧。
与人共勉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

姓名:王珍宇
层次:本科生
年级:2019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预防医学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曾获2021-2022学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2022-2023学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省二等奖。入学以来,多次参加公益献血,社工站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曾参加公共卫生学院组织的抗击疫情电话流调工作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冠疫苗接种的相关实践活动。
成长感悟
在科研过程中,我有许多的感悟,首先科研需要稳扎稳打,“九尺高台,起于垒土”,专业知识是科研的基础,唯有将专业知识学透,学牢,打好“地基”,才能行稳致远。其次是行而不辍,经历挫折与失败是很常见的事,总有始料不及的失败,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上下求索才能抵达终点,在建模比赛中,我也经历了许多的“报错”,不言放弃,将那些BUG一个一个修好,最终才能“完美运行”。第三是合作共赢,学会寻求帮助并不可耻,有时一个人死磕也许并不是最优解,及时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或许也有奇效。
与人共勉
学在中大,追求卓越,愿公卫学子牢记医学誓言,不负韶华,笃行不怠,不负培养,成为优秀的中大公卫人!

姓名:林钰纯
层次:本科生
年级:2019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预防医学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获2021-2022年度国家奖学金、2022-2023年度因美纳奖学金,多次获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获第一届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创新大赛卓越奖、第八届全国统计建模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成长感悟
坚定医学信仰,专注课业学习:中山大学的医学生是刻苦努力的,同时也是赤忱的,他(她)们埋头苦心记忆,抬头却是清明与满足的目光。正是这样的氛围感染着林钰纯,她刻苦地沉浸在书海里,满心都是希望自己未来可以扛起公共卫生重任。
甘于奉献,勇担重任:从学院党支部的党务联络员到抗疫志愿者,她始终以一颗热忱的心投入到服务他人的行列中。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也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潜力与能力。勇于担当的她,在班级事务中也表现出了卓越的组织能力。
学以致用,尝试科研:作为一个有钻研精神的人,她早早就开始了科研的探索之旅。从主持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到参加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创新大赛,她始终坚持不懈,不断突破自我。
与人共勉
愿大家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勇攀高峰,成就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

姓名:郭睿羚
层次:本科生
年级:2020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预防医学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曾获2020-2021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2021-2022学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第2022-2023学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铜奖奖项、2021-2022学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维他奶营养学奖学金”、2022年职业健康科普作品创作比赛一等奖。
成长感悟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要先主动思考,自己探索答案,解决不了后请教同学或者老师进一步探索结果。除了要保证课业外,还要做到劳逸结合,注重锻炼,按时作息,为健康工作打好基础。另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后的疲劳,使得生活更加充实。
与人共勉
努力的人一定会有回报,可能并不是现在;但不努力的人一定不会有回报。

姓名:程慧愉
层次:本科生
年级:2020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预防医学
获奖经历
曾获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学术奖学金一等奖,曾获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省级二等奖,首届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案例大赛全国优秀奖等荣誉。
成长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希冀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这次因美纳教育奖学金是对我阶段性努力的一个小肯定。获得荣誉的自豪之后,一切都以新的心跳重新出发。我深知舞台之广阔,责任之艰巨,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定将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怀揣建设健康中国的理想信念,一直在青春奋斗的赛道上勇敢向前。
与人共勉
不忘初心,向阳而行。

姓名:杨艺轩
层次:本科生
年级:2021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预防医学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曾获2022年-2023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安全有我,助梦远航"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广州校区北校园决赛二等奖、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第四届健康科普大赛暨2023年全国大学生健康科普大赛院内选拔赛优秀奖。
成长感悟
“行半里者半九十”,重峦之上,亦有穹庐,未来的征途道阻且长,今后要面临的学术问题、亟待解决的专业难题将会更加多样化、更为艰难。我内心始终坚信:任何的荣誉只不过是一次对于过去的评价,走好未来的道路需要自己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戒骄戒躁、积蓄奋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创新、超越自我,心系祖国、服务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与人共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身为新青年,当立报国志。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学院的学子,当密切关注党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党的重大战略方针,心系社会、服务人民,在学习实践中感悟党的伟大理论,以青春之名响应党的伟大号召,为构筑强大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卫生体系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姓名:梁嘉怡
层次:本科生
年级:2021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预防医学
获奖经历
入学以来获2022-2023学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2021-2022年度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现任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21级3班团支部书记;积极参与公益实践,任番禺区心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笃行志愿服务队干事、成都市新叶助残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
成长感悟
坚定信念,勤学勤思:学好专业知识是重中之重,要将理想热爱化作持之以恒的动力,勤学善思、并将理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勇于面对挑战、正视不足并改进,向理想全力以赴。
服务同学,担当实干:我珍惜服务同学的机会并从中收获归属感,将牢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继续怀揣热忱、做好实事。
志愿于心,奉献于行:医院导诊、救护考证、特殊儿童陪伴,在公益实践中发挥个人能力与专业所长,都是为温暖社会奉献青春力量的宝贵机会。
与人共勉
不忘一直的梦想、坚持自己的选择,新的远方始终会到达。永远向前,路一直都在!

姓名:陈然
层次:本科生
年级:2022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预防医学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曾获2022-2023学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2022-2023学年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
成长感悟
刻苦学习,力求上进:在课堂上我积极参与到老师创设的学习氛围中,与老师、同学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并由此获得深刻的启发。老师们的学者气质深深吸引着我,他们各有风格,在课堂或逻辑严密地讲授理论,或幽默风趣地结合实际,深化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无论何种,都让我满载而归。课下我注重归纳整理,拓展延伸,到笔记中去体会理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到实际当中去看理论应用的真实情景。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我都刻苦学习,力求上进,希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的好青年,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与人共勉
前路漫漫,心怀希望,脚踏实地,梦想自会开花。

姓名:卢子龙
层次:本科生
年级:2018级
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预防医学
获奖经历
在校期间曾获得2022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2022年因美纳公共卫生教育奖学金,曾获2021年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三等奖。
成长感悟
在大创中成长:作为省级项目负责人参与中山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与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同学开展跨学科合作,查阅相关文献,撰写了有关结直肠癌相关研究的系统综述。运用流行病学基础知识构建了结直肠癌人群影响因素的框架,并尝试构建适用于该群体的结直肠癌发病预测模型。
在论文中收获:得益于学院本科生的全程导师制,让他遇上了研究慢性流行病的徐琳教授。在老师的建议下,他以华南地区三万多个样本的队列为基础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辣食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联。研究以论文形式发表在 BMC Public Health 杂志上。在这次研究中他亲历了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并执行,最终印证设想的全过程,加深了对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爱。
与人共勉
前路漫漫,心怀希望,脚踏实地,梦想自会开花。
撰稿、配图:田飞、孙策、熊文学、崔梦醒、蒋玮青、靳思慧、田甜、骆仕俐、吴思霞、刘双、艾宝卓、范园园、王珍宇、林钰纯、郭睿羚、程慧愉、杨艺轩、梁嘉怡、陈然、卢子龙
初审:吴昊、李永强
审核:王燕芳
审定发布:范瑞泉